馬總統在第二任期就職演說中明確將兩岸定位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他說這是憲法架構的定位,歷經三位總統都未曾改變,是中華民國長遠發展、保障台灣安全的屏障。
「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區域」簡稱一國兩區,這是從李登輝總統主導修憲後為兩岸關係所定的調。李登輝在國統會成立時即說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的涵義不同,我方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
這是理性務實的說法,既承繼了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以來的法統,又顧及兩岸的現狀,更為兩岸的未來預留了和平的空間。如果像台獨主張一樣,放棄對於大陸地區的主權,是數典忘祖的行徑;如果還堅持對於大陸的治權,又不切實際。大陸一直希望以一國兩制的方式,涵蓋台灣的主權。
大陸對於「一國兩區」的說法不滿,不滿一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大陸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大陸一直如此堅持,兩岸就沒有和解的基礎。民進黨則對「兩區」不滿,認為「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是對內的說法,不是處理兩岸關係的架構。但若不這樣認定,則兩岸關係該如何認定?民進黨認為應該是國與國的關係,但是這樣大陸更不認同,兩岸不會有任何的協商談判,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已經證明了這點。
在「一國兩區」的基礎下,至少兩岸還可以延續過去的談判,就ECFA後續事宜進行協商,江陳八會按照原計畫推動,台灣在國際空間的拓展也可有所突破。在這個架構下,兩岸繼續和平交流、和平發展、和平競爭。
在這和平互動的進程中,除了台灣民眾到大陸經商旅遊,去年開放大陸客來台旅遊之後,可以看到台灣對大陸影響最深刻的就是民主自由的氣息以及中華文化底蘊所流露出來的人文氣質。今年初總統大選期間,上億的大陸民眾翻牆看總統大選辯論,莫不被這民主的氣氛感染。大陸客來台也深受台灣的人情味所感動,大陸作家韓寒來台後寫下〈太平洋的風〉,就是對台灣最典型的感受。
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斯雷提能率代表團來台參加馬總統就職大典,她對「一國兩區」的說法持保留態度。她表達美方的立場是希望台灣繼續扮演自由、繁榮、人權的燈塔。不管美國的態度如何,「一國兩區」的兩岸定位,既不傷台灣的主權,又預留和平統一的空間,是最符合台灣利益的論述。今天台灣還擁有的就是自由民主的制度和中華文化的精髓,只要兩岸能夠繼續交流、和平發展,台灣就能夠影響大陸,讓大陸能和平轉移,完成政治改革,使大陸十三億人民也能享有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