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對大陸人權的期待

 |2012.05.24
1175觀看次
字級

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逃出軟禁,向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尋求保護,在美國大使駱家輝陪同下赴醫。大陸外交部措詞強烈表示,這是干涉內政,要求美方道歉,白宮可能迫於中方壓力撤換駱家輝。

北京認為,美駐華使館有義務遵守有關國際法和中國的法律,不應從事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平實而論,美國作法的確有干涉內政之嫌;假使有美國人到中國駐美大使館尋求庇護,中國大使又協助他到中國,美國能接受這樣的事嗎?

中國人權問題一直受到美國的批評和關注;而大陸也的確有應予檢討之處。陳光誠本身是殘疾人士,因此奔走爭取殘疾者權益,也獲得官方善意回應,但當他試圖成立殘疾人士的民間維權組織,就遭到打壓。

前幾年毒奶粉事件導致六名兒童死亡,近三十萬兒童得病。北京市民趙連海因兒子左腎發現結石,成立民間網站「結石寶寶之家」調查、公布奶製品汙染,號召家長聯合起來,進行合法維權訴訟。結果,他被控煽動公眾鬧事而被判刑。

政治異議人士劉曉波在網上發表請願書,呼籲中國政治改革,也被判入獄。前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無法出席領獎。愛滋病活動人士萬延海從中國逃亡美國,他說,中國官員存在錯誤觀念,「劉曉波是溫和派,他選擇和平請願和民主過渡,他對共產黨很友好,但還是成為打擊對象。」

中國的人權觀念非無進步,在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提出三個主張:第一,增進全人類幸福與尊嚴,構築人權保障的堅實根基;第二,保護和促進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培育人權保障的肥沃土壤;第三,尊重多種不同價值觀,拓展人權保障的廣闊空間。

羅豪才闡述很多理念,也從歷史找例子,說明古人早有現代人權理念,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但這些古人的智慧結晶,是否完全落實於今天?印證於前述維權人士所受待遇,顯然還有待實踐。

羅豪才認為,理性、成熟的協商機制應包含三個特點:主體平等性、議題開放性和過程互動性。主體平等性是民主協商的前提,議題開放性決定協商內容的廣泛性,過程互動性能確保協商結果的有效性。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主體平等,所以要維護每個人的權益;議題開放,就不能忌諱政治改革;過程互動性,就不應限制民間成立維權組織。

中國已批准二十多個國際人權文書,表明對國際人權準則的認可。但美國議員約翰‧克里仍表示,美國應該向中國強調,打壓維權人士有損中國國際形象。

羅豪才對中國式的人權觀有一番解釋:「多元文化意味價值觀的多樣選擇,又決定了人權觀的多元化,使人權有觀念差異和實現手段上的不同。這種不同,有時會產生誤解甚至衝突,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大陸以往強調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而後結合市場經濟,崛起為經濟大國。如今所謂的中國人權觀,期待日後也將與國際接軌,達到世界水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