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嘉義縣鹿草鄉三角村黃明正(見圖/梁雅雯)與兩個弟弟都以手工竹編蒸籠為業,超過半世紀,如今三人都已年過七十歲,眼見這項傳統技藝將失傳,心中感慨。黃明正說:「不知道能再做幾年,但我會做到不能做為止。」
七十八歲的大哥黃明正,十四歲時為幫從事竹編工作的父親準備材料,到嘉義市竹料行備料,一名廣東籍、製作手工竹編蒸籠的師傅問他是否有意願學習竹編蒸籠。
黃明正說,從小家境困苦,聽到有人要教他工夫,想都沒想就答應。師傅雖答應教他,但仍想考驗他,直到他通過「劈竹刀法」最後一關,師傅才滿意地直說「好」!
黃明正說,他每天騎單車一小時往返嘉義縣市學藝,三年不覺得苦,師傅告訴他:「可以出師了。」
黃明正學成後,在家自製手工竹編蒸籠,由父親騎單車兜售,生意不錯。父親說:「你有飯吃,忍心看弟弟沒飯吃嗎?」黃明正便將一身技藝傳授給弟弟黃德盛、黃復興,此後三兄弟都以此為業。
「這是無法被取代的傳統好味道!」黃明正說,傳統米糕、年糕、手工饅頭等,使用手工蒸籠能保留香氣。
黃明正說,手工製作蒸籠費時費工,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這種苦,也嫌賺得少;他眼見竹編蒸籠將失傳,心中感慨。
黃明正說,他年輕時一天能做兩個蒸籠,能做的數量有限,但有人買,他就覺得被肯定。他說,現在做蒸籠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讓想買蒸籠的人有得買。他希望繼續為社會服務,讓更多人嘗到傳統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