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台灣有近八成的媽媽,因沒空陪孩子而有罪惡感,也在孩子、工作、自我等三重壓力下,有蹺家的念頭。
這幾年來,雖然大力推動兩性平權的觀念,但說到家務的操持、孩子的教養時,重擔多仍落在女性的身上,也難怪媽媽們會大喊吃不消、想蹺家了。
在這個以雙薪家庭為主的社會中,爸爸們也應該學著分擔家中的大小事務,讓媽媽們有空喘口氣,畢竟多數的媽媽們已投入了職場,幫忙扛起了家計,實不該再將家務與孩子的教養,全部丟給她們了。
此外,讓孩子幫忙做家事,也是一種陪伴孩子的方式。親子作家蔡穎卿就主張讓孩子透過實作的方式體驗生活,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也可以更貼近父母。所以,父母可以學著透過教導讓孩子參與家務,即便只是曬衣服、打掃廁所等小事,透過共同參與,家事的分量減少了,媽媽就不會那麼勞累,而親子的情感也能夠凝聚。
希望不只是在母親節這一天,才表現出愛媽媽的行動,而是在每日的生活裡,多體貼媽媽一些,讓辛苦的媽媽們不再負擔那麼沉重。
李學(嘉義市/國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