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提供/陳耀聰
【記者阮愛惠報導】油價漲完再漲電價!為了回應民意,馬政府以緩和漸進的方式達成電價合理化,電價將改為三階段調整。原本經濟部規畫每月用電一百二十度以下不調的門檻,將提高為每月用電三三○度以下不調;離峰用電的漲幅也將從原本的百分之六十二降到五十,影響七五六萬戶住宅及三十萬戶小商家。
經濟部指出,三百三十度以下小商家與住宅不調,將對產業界提供協助與輔導,整合出新台幣一千億元用於節能減碳設備改善的融資與信用保證。這對綠能產業的影響是什麼?油電雙漲的理由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台灣缺乏天然資源,百分之九十九依賴進口,每年光是原油的進口,就花費九千多億元;經建會經濟研究處組長王金凱指出,油電多年涷漲,政府背負這個沈重的經濟負擔已久,而今油電調漲,只是回歸市場機制,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面對國際能源價格高漲,全球環保規範日益嚴苛,政府與民間唯有一個「省」字訣,能因應早就面臨的困境。而如何更加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及環境變遷的不利影響,是大企業以至小攤商都要力行的保命法則。
王金凱組長指出,以美國和日本為例,一九七○年代以來的兩次石油危機來看,美國因為天然資源比較豐富,可利用國內資源替代部分進口資源,所以紓緩了危機,但造成節能技術的進步有限;而日本卻因天然資源缺乏,主要透過節約進口資源,直接促進國內生產結構提升效率,降低衝擊。至今,日本已成為能源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能源環境領域,也是重要的技術輸出國。
為因應高價能源及溫室氣體管制帶來的挑戰,行政院已提出「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由環保署每年彙總提出工作計畫,經建會負責管考。王金凱組長指出,在去年的計畫當中,已推動了二二九項措施,今年環保署彙總的工作計畫中,將持續推動二○五項措施,也訂定節能減碳目標,希望持續降低台灣的能源密集度及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
美國《紐約時報》專欄記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曾經表示:ET(能源科技)將取代IT(資訊科技),成為未來科技創新的主流。王金凱組長指出,台灣是資訊科技產業發展的先驅,為配合國際節能環保的趨勢,將來有很大的低碳產業發展空間。而考量科技從IT到ET轉型的趨勢,經建會提出的「黃金十年、發展願景」,在「結構調整」方面,特別重視推動製造業綠色化,重點包括:強化產品生態化設計,建構產業清潔生產價值鏈,推廣綠色工廠,發展綠能設備產業與環保節能產業;同時,在「綠能減碳」方面,也將配合擴張新能源科技研發能量,發展前瞻能源、儲能、能源轉換、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適時應用推廣,開拓綠能產業發展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