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吐崽子 穿越河流的青春巨人

文/周伶芝 |2012.05.05
1590觀看次
字級
圖/佳映娛樂

搭上搖晃的小船前行,似乎就能遠離沉鬱的天空和樹林,是不是比較容易看得見希望、拯救未來?

比利時電影《吐崽子》,以平穩順暢的節奏和各種層次的綠色調,在自然原野的孤絕中,鋪陳出三個遭父母遺棄的青少年,如何決定上路的迷走過程。

故事情節並不曲折,多是少年無所事事、閒得發慌的瑣事,卻殘酷得很。十五歲的賽特和十三歲的薩克被媽媽丟到過世外公家,從此不聞不問。荒僻鄉間,觸目可及的,除了老是拿著斧頭、只在意他們會不會偷他東西的鄰居樵夫,就剩下綿延無盡、看不到外面世界的麥田和森林。

無聊中摸索出怎麼開車的兄弟倆,踉踉蹌蹌地,開著外公的黃色汽車兜風,遇上命運的夥伴,同樣十五歲、受到家暴的丹尼。丹尼受夠了一切,夢想著離家出走,慫恿兩兄弟一起到熱情的南方。

青春之苦的綠草美學

三個孩子,學著大人的姿態和語言,一邊忿忿不平地要獨立,一邊卻又暗暗期待親情的溫暖懷抱。小演員的表演細緻,喚起了每個人都曾有過的迷惘和不知後果的莽撞;還有面對無法理解的成人現實,身體所呈現的青澀與笨拙。

原文片名為《巨人》,似是要為冒險與成長,安上更勇敢無畏的形象。不過,鏡頭的綠色美學卻更有力地直指青春之苦。影片開頭,微風拂過青草、少年仰望陰灰天空的浮雲,本該溫柔閒適的氛圍,卻因三人逐漸暴露的處境,而顯得片中的綠色景觀弔詭地令人窒息。

「草」在法文裡有「成長中」的含意,不斷出現的青草意象和片名《巨人》形成了有趣的對比關係。這些要離家的孩子,在草叢間漫無目的的晃盪,要如何長成巨人?

哥哥為了躲避巡邏警車,開著黃色汽車衝進麥田。兄弟驚魂未定,母親竟然來電了,但什麼也沒說就掛上電話,像是一個錯誤。兩人的心酸被麥田掩蓋,黃汽車在綠麥田上開出了暢快又後繼無力的U字型。

幾個麥草枯黃的鏡頭,暗示三人離家庭的可能愈來愈遠,綠與黃成了青春的憂鬱顏色。就像哥哥總是將害怕的眼神和心情,藏在他那頂綠色棒球帽下。

巨人的成長啟程

以往人進入自然,是一種自我放逐、心靈解放的象徵。但《吐崽子》呈現的鄉下,是無人聞問、被城市文明排除在外的邊緣化地域;以至於三個孩子快餓死、無聊死了,都沒有更多的「冒險」。弟弟不斷發著簡訊給從未回覆的母親,雖然環境不及城市複雜,卻一樣有欺騙他們的大人。坐在草叢裡的廢鐵堆上,他們的世界搖搖欲墜。

童話故事裡,往往是父母的缺席啟動探險與成長。電影也猶如《三隻小豬》的童話意喻。出租外公的房子一毛錢都拿不到,還被威脅不能回去。到空無一人的度假豪宅撒野,不料主人一大早就回來。湖邊的破舊小木屋總算能睡上一晚,竟在睡夢中倒塌。儘管遇見了和唐氏症女兒相依為命的理想母親,也無法就此待下。巨人,在承擔命運的那一刻出現,也脫離對母親的依戀。

青春之惡,來自於成長的困頓與消極。《吐崽子》這部不在路上的公路電影,陳述了青少年的「無聊」,其實是遭遺棄的「無所適從」。儘管電影時而幽默、卻有股淡淡的哽咽橫阻在胸口。導演不控訴也不濫情,而是像電影裡那條河流,靜靜注視。三人坐在小船上,看不見前方的漂流,伴隨如泣如訴的主題曲〈Across the river〉,成長的冒險與歧途,才要在片尾展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