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物價與國民經濟生活

 |2012.05.02
1414觀看次
字級

由於民怨止不住,政府電價調漲方案大逆轉,將研究「緩和調漲,分段實施」。民眾和廠商鬆口氣,但有業者認為,油價上漲後,經營成本還是增加,加上基本工資可能提高,就算電價不漲,仍要反映成本,無法阻擋漲價。

原先政府強調,油電雙漲是要讓能源價格合理化,因台灣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的能源依賴進口,電價偏低,能源便宜導致使用效率低,企業未積極朝節能發展;長期以低電價創造經濟成長,對整體產業競爭力不利。

近來社會各界討論台電經營效率低、備載容量高、以高價購買民間電力等問題,政府應積極檢討,才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根本之道。當前各國皆積極開發新電力能源。英國將興建海底電纜,輸入冰島的地熱發電;中國總理溫家寶也遠赴冰島,簽約合作發展地熱發電。

台灣一九七六年在宜蘭清水鑽井探勘,發現蘊含豐富地熱,一九八一年完成地熱發電試驗廠,但僅止於淺層的研究利用,且受限技術,不敷成本而停止營運。二○○五年,經濟部能源局舉辦「地熱發電國際研討會」,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台灣地熱發展潛力佳;政府應考慮再度發展。

日前主計總處大幅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到百分之三點三八,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則上修到百分之一點九四,停滯性通貨膨脹壓力蠢動。但學者認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近十餘年來一直維持低檔,因此通膨未必會發生。展望未來,全球經濟能否復甦仍是疑問,而國際油價難再大幅上揚,甚至可能下滑,因此台灣應可維持低且穩定的物價水準。

學者的觀點似難說服民眾;當前萬物皆漲,只有薪水「凍漲」,前此主計總處的預測,也是民眾生活裡最真實的感覺。消費者物價指數長年維持低檔雖是事實,但政府不應輕忽的是,物價指數是綜合食衣住行育樂等的費用,經加權平均而得,不同產品和服務有降價、有漲價;譬如交通費用、醫療費用、學費等都緩慢上漲,而食品飲料業表示,漲價是因原物料成本提高,所以即便電價分段調漲,也不會降價。

貿易財和非貿易財的價格走勢也不盡相同,前述屬於民生必需品的貿易財有漲有跌,已民怨四起;非貿易財如房屋、土地的價格等普遍揚升,尤其都會房地產暴漲,造成貧富不均,更遭各界撻伐。雖說近年經濟小有成長,但這十年來薪資停滯不動,民眾對景氣好轉「無感」;政府施政不能只看總體的平均數字,否則物價飛騰的結果,必是政府支持率的飛降。

國內貧窮家庭戶數創歷史新高,貧富差距擴大雖是自由化的結果,但所帶來的社會成本,極為可懼。政府在解讀經濟指標時,不但應洞察真相,在推動節能減碳時,也應要求台電、中油等國營企業提升管理水準與經濟效率,促進競爭和創新。

國富而民富,民富則國強;政府應針對不同問題提出更精緻政策,改善日益惡化的貧富不均;即使做不到「均富」,也不應讓百分之九十九的民眾「均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