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費雙漲引發高度民怨,馬總統親自召開臨時記者會表示,對於這段時間造成物價上漲,讓民眾感到不安,他深覺對民眾有所虧欠,很過意不去。他也宣布,電價一次漲足的政策改分三階段進行調漲。這個政策的轉彎顯示改革的確不容易,現階段是陣痛期,如果不進行改革,將來財政等各項問題會更嚴重,甚至會禍延子孫。
馬總統的第二任期還沒有展開,但為了回應選舉期間的民意反應和選後的整體情勢,著手進行改革,推出實現社會正義、賦稅公平、開拓外交、降低升學壓力四大措施。分別是:油電雙漲、開徵證所稅、開放美牛進口、推動十二年國教。自推動以來,不只民怨四起,立法院也罵聲不絕;政策一改再改,還得馬總統親上火線說明,期能平息民怨。
選後新閣首先端出美牛進口政策,政府的態度是對美外交關係必須要顧及,且日本、韓國都未因為瘦肉精而禁止美牛進口。在野黨認為美國在大選期間替馬總統助選,不願意在美牛問題上讓步。最後政府提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訣之後,稍緩壓力。最近突傳美牛發生狂牛症,風浪又起。
油電雙漲牽涉到物價,政府採取「一次漲足」的方式就引發很大爭議。過去政府為了選票不敢提漲價案,如今無連任壓力,一次漲足,這如同餓了三天,突然暴飲暴食,一定會產生副作用。油價一次宣布漲價三元,電價漲三成,物價當然跟著暴漲。副總統蕭萬長和立法院長王金平聯手發難下,行政院才回應電價將採「緩和調漲,分段實施」,最後由馬總統出面滅火。
開徵證所稅的用意在於實踐社會公平,增加國庫收入,最後的方案決定個人開徵門檻為四百萬元,稅率為百分之十五至二十,行政院已將方案送進立法院,由於民間討論很多,立法院會有熱烈的爭論,但是站在稅公平的原則,開徵證所稅在社會上已經建立共識;只要立法院通過之後,就可據以實施。
至於十二年國教方案爭議更大,教育部已經提出了二十九項方案,以免試入學為主要的方向,還保留了「特色招生」,其目的在維持一些明星高中;明星高中如果驟然取消,家長和學生都會覺得可惜。明星高中的存廢就是十二年國教的盲點。本來十二年國教的目的在減低升學壓力,延長國民教育年限,是一個必須前進的方向,這是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政策」。
馬總統的第二任期還沒開始,而新閣已經上路,為了拚「歷史定位」,馬總統才不憂讒畏譏的推動改革政策,雖然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手段上難免有「過猛」的批評。針對這四大方案,立委就說:「同時開那麼多刀,病人受得了嗎?」四大方案是必須推動的,但是不必操之過急,否則社會經濟會起立即的反應。改革就像開刀,陣痛是必經的歷程,馬總統的改革大方向,仍然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