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醫師示範改善腰部氣血循環保健法:雙手握拳(放)貼腰部二側,上下輕敲(按摩)二、三十次,到產生熱感。
圖/宮以斯帖
【記者宮以斯帖台北報導】一名三十歲上班族男性,高中時打籃球扭傷腰,之後反覆受傷不以為意,近日腰背疼痛日益劇烈去看中醫。台北市立林森中醫院中醫傷科醫師藍世哲提醒民眾,急性扭傷期應先就醫診治,才不會因骨盆、腳踝關節的錯位,影響腰背二側受力不均,變成慢性腰痛。
藍士哲指出,慢性腰痛是臨床常見的問題,主要是長期姿勢不良或長期勞損,腰背肌肉長時間兩側受力不均,或長期處於緊繃牽拉狀態,都容易造成肌肉慢性勞損。如長時間側背重物(包包、搬冷氣、貨物),彎腰作手工,電腦族及銷售服務人員等需久坐、久站的人,都是慢性腰痛好發族群。其他原因還包括腰椎或下肢畸形、腰背急慢性損傷史等。
從中醫觀點,慢性腰痛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不內外因(外力、跌撲損傷、勞損)、外因(外感風寒濕邪)、內因(腎虛不固)。
藍士哲表示,中醫治療慢性腰痛注重整體觀、內外合治。骨關節的結構錯位,可運用傷科手法整復,減少腰部肌肉受力不均;肌肉軟組織、筋膜的緊繃、勞損,可用針灸行氣通絡,放鬆深層肌肉;還有拔罐、熱敷、薰蒸等外治方式。
非急性扭傷且肌肉無拉傷時可搭配內服藥,如氣血瘀滯可用疏筋活血湯行氣活血;受風寒濕邪侵犯,天氣變化腰痠者,可用獨活寄生湯補氣血、袪風濕;腎氣虛損可用腎氣丸。勞倦中氣不足可用補中益氣湯;針對腰部可配伍強腰脊、壯筋骨的中藥如杜仲、續斷、牛膝等。
藍士哲介紹一個簡易藥方,生白朮二兩、水淹過藥材,煮水喝,補氣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