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名為「熱血青年.飢餓十二,擁抱地球」的體驗活動,由北一女中學生吳宜庭發起。她就讀國中時,曾跟隨世界展望會到薩爾瓦多參與人文關懷活動,看見當地水及糧食等資源嚴重匱乏,產生發起飢餓體驗活動的構想。透過網路與師長同學的支持,在板橋海山中學集結眾人,共同飢餓十二小時。
筆者認為這很值得嘉許,以行動展現對社會關懷的精神,也落實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知識分子參與社會的責任。
台灣的學子,一直自閉地活在讀書的象牙塔中,也因升學競爭,少了同理心與互助精神。這一次活動由北一女中學生發起,名校的學子有心投身公益,不仗明星學校的光環,以謙虛關懷的態度回饋社會,筆者認為意義非凡。
另外,台灣教育資源分配,城鄉差距過巨,目前經濟情勢及就業環境不佳,再加上家庭經濟因素,弱勢孩子要從M型底端往上走,是需要一些社會上的善心的援助,幫助其打造釣魚竿,才能於未來有自行釣魚的經濟獨立的能力與尊嚴。
因此在各科學習有心得的學子,可利用課餘及假期,協助弱勢的孩子,惜福再造福的良性循環,也是實踐品德教育、關懷社會的最佳表現。
曹淑芬 (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