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 劉靜娟/幼獅/(1965年)
圖/應鳳凰非報系
散文大家劉靜娟(一九四○-)出版幾近三十本的散文集,其實她是以小說初試啼聲,一九五八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漸漸引起當年《文星》雜誌發行人蕭孟能的注意。但被幼獅書店捷足先登,因此劉靜娟的第一本書是幼獅版小說集《追尋》。
一九六五年十月幼獅書店為慶祝「台灣省光復二十周年」,請鍾肇政主編「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追尋》就是其中之一。劉靜娟回憶,當年好興奮、好在意,還跑去印刷廠校對呢!
《追尋》收錄九篇小說,其中一篇大都五、六千字,但有篇〈新霽〉長達兩萬字;書中加入一篇散文〈細雨霏霏的日子〉。劉靜娟說,大都是虛構的、幻想的,當然也有些生活觀察。
只有〈泡沫〉有真人真事為藍本,寫她當公車車掌的姨媽,計畫為愛走天涯與戀人一起去日本,到碼頭等船,不料風雨大作船開不了,等船時阿姨思想起家人,打退堂鼓,從此與戀人永別,有如近年賣座的電影《海角七號》。
鄭明娳曾為文把劉靜娟早期作品歸於少女寫實。四十多年後重看自己年輕時寫的小說,作者覺得「怪怪的」,但也訝異當年還真有想像力。
《追尋》出版後,劉靜娟寫作不輟,但著重寫散文和兒童文學,《追尋》成了她文學成績單中唯一的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