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澄澄又稜角分明的綠豆黃,閃著清宮御用師傅的絕妙手藝,發出仿若金磚的沉甸光澤,讓座落在木柵的四十年糕餅老店「和生」遠近馳名,老顧客川流不息,總統夫人周美青就是其一。
搬到總統府官邸之前,夫人住在景美,和木柵距離不遠,她總是輕車簡從來為周家老爹訂綠豆糕,後來店裡研發出麥窩窩,也順手帶上幾盒,「爸爸當時常叫我送貨到忠孝東路四段,我傻傻的還不知自己任務那麼重要哩!」陳慧萍記得,有一回店裡熱騰騰的鳳梨酥出爐,周美青多買了兩盒,「說是要寄到美國給女兒,爸爸親自送到大門口。」
這位第二代掌門人口中的「爸爸」是三十年前創辦和星糕餅的陳昌和,精湛手藝傳進總統府,曾透過層層安檢與監控,到前總統經國先生士林官邸擔任半日御廚,「我就問老闆,我行嗎?我要注意什麼,好緊張呀!」回想起來,額頭還禁不住要冒冷汗呢!
輝煌往事歷歷在目,因骨刺開刀不慎,只得靠輪椅代步的陳昌和,把無限慈愛眼神投向妻女說,「我這女兒是不是漂亮又能幹,女兒呀,趁我還記得起許多秘方,妳要好好記下來呀。」
陳慧萍總乖巧的馬上拿起筆記,一筆一畫記下對父親疼惜的心。回想接棒的兩代衝突,她不禁啞然失笑說,年輕人想法必然接近時代潮流,爸爸做糕餅那已微駝的背影讓自己無限心酸,決心改變老師傅的傳統想法:「從澳洲念完書回台灣,看我爸都快六十了,頭髮花白,背也駝了,我就想說,一定有更好的方式來取代人工。說服的過程超久的,爸覺得二十年的老味道,主顧客給我們這麼多肯定,從年輕做到現在,怎麼可能由機器馬上取代?」
做餅的手已漸漸無力,不改怎麼行呢?人家過節吃中秋月餅,自家卻包月餅包到天亮,極限的手工不是長久之計,轉成機器代勞勢在必行,但老師傅的顧慮在,「一個餅才賣二十元,機器動輒百萬,那要賣多少個呢,划算嗎?」保守的媽媽也搖頭,「所以我先到台中看機器,看到一個瞭解的程度再說給爸爸。」父女磨合因此漸入佳境,如今事半功倍、明亮精緻的中央廚房就設在總店後方,包黑豆餡的綠豆黃每天送到分店,供不應求的窘境終於獲得紓解。
「女兒是對的,我們跟上時代研發出新鮮感。」年輕時作風洋派的陳昌和欣慰的看著女兒把老品牌時尚化不久,又再度面對陳家媽媽信佛後堅持做素的心願,讓他一個頭兩個大,「熱賣多年的鮮肉餅突然停擺,怎麼對得起客人?」夫妻間的摩擦一觸即發:「台灣做漢餅都用豬油,豬油一旦斷掉了,多難的事情,對不對?店裡師傅說,素奶油的東西不會做,趴噠一聲,丟下圍裙回家了。」陳昌和只好自己再度上陣,也不敢要信佛虔誠的太太繼續使用豬油,因為,這畢竟是好事一件嘛。
終究「聽某嘴大富貴」,一家三口從各持己見到同心協力,欣見衝擊降到最低的陳慧萍說:「媽媽一個一個的教育客人,老伯伯老奶奶問,為什麼綠豆糕不是綠色的,我媽媽就會耐心一一告訴他們說,加了色素才變綠,我們店裡從不用有害添加物。」
為了改善綠豆糕綠豆粉的乾澀,陳昌和用脫皮的綠豆蒸攪,再加橄欖油和糖,慢慢改掉一般綠豆糕太乾、太油、太香、太甜等問題,「從原料著手最快,我們的油都從歐洲美國進口,核桃是最好的鑽石牌,成本高一點是應該的。」生意要做長久嘛,品質要顧周全,隨便做,隨便賣,以後人家會搖頭,那就不好囉!
他常告訴女兒,「做人要看遠,點點滴滴都要小心翼翼,尤其做吃的生意,更要用心、細心。」只要小小環節出問題,一口不對勁,挑嘴的客人恐怕就不會給下一次的機會。
秘方點滴傳授,陳慧萍得自爸爸真傳,要繼續成為周美青的最愛。
中式點心 歷久彌新的秘訣
1.改變顧客飲食習慣而做純素或不添加人工色素,是老店的堅持。
2.經過台灣師傅、老饕刁嘴及健康概念的衝擊焠鍊,再改良,養生糕點有新風貌。
3.齒頰留香的記憶要維持並不簡單,要破壞卻相當容易。
4.做人和做點心一樣要憑良心,做好品質把關。
5.講究用料品質,配合養生的飲食習慣,口味不變但觀念卻不能一成不變。
6.歷經風風雨雨的餿水油事件而未被打敗,就是因品質把關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