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睡覺前,我一定要點一個小夜燈或很有feel的香氛蠟燭,才可以很有安全感的入睡。可是爸爸說用電燈浪費電,用蠟燭像是「燒炭自殺」。每次他都會闖到我房間,一邊罵一邊很暴力的把所有光都熄掉,要我不要怕黑,趕快睡,說完,人就消失了。可是我再差一秒就要睡著了,為什麼要來囉唆?
不是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嗎?看來這個情人兩輩子的表現都很差,難怪連媽媽也不太理他。爸爸為什麼不懂我睡不好,會害怕?
A:嗨!我要跟妳說一個我的小祕密,我和妳一樣不敢在漆黑的房間睡覺,這件事多年來我都沒說出去,家人也不見得清楚。
在家裡睡覺,房間內多少要亮個小燈;在外巡迴演說,住在旅館時,我會多開個亮燈……這件事和妳一樣,確實困擾了我一陣子,我擔心讓別人知道我是膽小的、怕黑的。
後來,我去找答案,這才發現,原來不少人有類似的情緒困擾,主要是在小時候,我們曾經有過黑暗中獨處的不良經驗。我們希望有大人陪伴,希望有大人關心,沒想到大人想鍛練我們勇敢、獨立,用了獨斷的方式把門重重一關,或用責罵的方式把我們推開,從此,我們就掉入了「黑暗恐懼症」的深淵。
妳爸爸的處理方式確實強烈了些,他其實可以和妳談談心、聊聊天,給妳溫暖的支持、善意的建議;加上,不少男生確實比女生表現勇敢,以致不能理解小女生為何怕黑。
我建議妳透過媽媽去溝通和協調,告訴媽媽:「我需要再多一點時間來長大,來變勇敢。」請她告訴爸爸:「女兒不是故意和你作對,請協助寶貝女兒克服怕黑的情形。」
很有趣哦!當我們慢慢長大成人了,身體更強壯,科學資訊更多,獨立性更高,黑暗就不再代表「恐懼」,黑暗將代表「寧靜」、「安心」和「放鬆」,妳就可以和我現在一樣──好好享受一覺到天亮的感恩之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