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莫拉克風災後部落重建告一段落;教育、心靈輔導新方案啟動。肯愛協會為住在組合屋長達三十二個月的孩子,建立「部落小學堂」,延續鄒族文化。阿里山拉拉吾雅部落的老師鄭佩茜表示,「融入輔導元素」是部落小學堂的一大特色。
鄭佩茜指出,父母須外出工作,將孩童托付給鄰居或祖父母照顧,教育部雖有「夜光天使」方案,課後輔導,卻須有清寒證明。清寒需無土地,但原民多數有無法耕種的土地,因此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受照顧。
鄭佩茜說,「山上的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氣。」常有孩子問:「我們家夠堅固嗎?遇到天災還會不會垮?」有小女童問阿嬤:「轟隆轟隆(山崩與土石流、大雨)什麼時候會不見?」災後心靈重建也得持續。
肯愛秘書長蘇禾表示,協會認養的學童中有四成來自單親、兩成隔代教養,本來的弱勢環境加上災後重建,面臨六大困境,包括疼孫難管孫、體力限制大、有經濟困難、流連網咖無人管制、父母不在身邊而有高度焦慮與矛盾感、部落文化流失等,因此和國際扶輪社合作,製作重建教材,給六十一所部落學校使用,讓都市小學認識原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