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須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趣。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二乘離佛之境界甚遠,譬喻「父遙見之」。然一佛乘的頓法,能接受的上根機者不多,故佛想施設方便度之,故誡不可說。「冷水」能使悶絕清醒,譬喻權教能對治煩惱。「所以者何」以下,佛自知一乘頓法非劣根人所堪受,譬喻長者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等,譬喻眾生全無佛性則已,若有佛性,不愁不受其教化。因此,須方便以度之,正喻將施設「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喻等待時機因緣,而不強行度化。「往至貧里」,喻二乘人所喜歡的入道資糧。
【解義】佛陀深知眾生根劣,捨一乘之頓教,開方便之權法,故隨眾生意趣而等待時機教化。
四、喻滯權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直。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
「密遣二人」,使內祕菩薩行者,在外示現二乘相。「形色憔悴」,即隱其自在之力。「倍與汝直」,喻因二乘人樂小而示現近果。「雇汝除糞」,除糞,譬斷煩惱,煩惱惑業糞穢心地,二乘作諸觀以除之;菩薩對於煩惱、涅槃不相留礙,而云「亦共汝作」,以同事攝也。「具陳上事」,譬喻順佛揚化。
【解義】佛為度化二乘歸入佛道,先遣菩薩現聲聞身,以同事攝而誘引二乘。
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於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汙穢不淨,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麤弊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解義】二乘貪著小乘果,故佛陀觀見六道眾生沒有福慧,特隱千丈尊特莊嚴的報身,現丈六的老比丘相,隨順眾生根機,以三十四心斷惑成佛。因此得與二乘周旋,方便度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