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青溪廟神的故事流變

林伯謙 |2012.04.17
2472觀看次
字級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錄六朝〈神弦歌〉十八首,〈神弦歌〉是祀神之歌,上承《楚辭.九歌》人神相戀的風俗,以女巫或男覡表演歌舞,獻祭娛神。

其中〈青溪小姑曲〉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晚唐詩人李商隱〈無題〉便以此典故寫成名句「小姑居處本無郎。」

「青溪」又作「清溪」,發源於鍾山西南,在六朝時,逶迤九曲十餘里,北銜玄武湖,南通秦淮河,成為金陵勝景。

「青溪小姑」是青溪水神,南朝劉敬叔《異苑》卷五說青溪小姑是鍾山神靈蔣侯(蔣歆,字子文)第三妹。

蔣歆於漢末因擊賊而亡,其後孫權褒封為中都侯,鍾山也改稱蔣山,在《南史》除尊為「蔣侯」,甚至有「蔣王」、「蔣帝」、「蔣帝神」的稱號,可見當時神威顯赫。

青溪小姑既是蔣侯三妹,又獨處無郎,於是好事者書寫志怪小說,便流傳了以下幾則故事:

陶潛《搜神後記》說沙門竺曇遂二十餘歲,白皙端正,因經行入廟,而夢婦人相告:「不久當作我廟中神。」

曇遂果月餘即病故,臨終囑託師兄弟路過時去探望他。大夥兒遵照遺言至青溪廟,發現曇遂真成為廟神,還出聲歡迎他們,最後更不忍別去,盼聽聞梵唄之聲,並唱讚慨嘆形神分散,陰陽乖離。

劉義慶《幽明錄》記劉琮善於琴藝,忽得病,道人許遜說:「蔣姑要你去彈琴作樂。」劉琮道:「我常夢見女子帶我去宴戲,恐不久人世!」

許遜說:「蔣姑不會輕易放你,但我已經寫了誄文,你以後不會有事了。」劉琮的病果然逐漸痊癒。

吳均《續齊諧記》寫趙文韶與青溪小姑偶然邂逅,定情互贈信物。這已是傳統人神戀慕常見的習套。

許遜是晉代著名道士,世傳他精勤修煉而拔宅飛昇,因此人稱「許仙」或「許真君」。劉義慶是佛教徒,曾撰《宣驗記》闡揚佛法,但《幽明錄》居然也記錄許遜救人解厄,可見其道法非比尋常。

《搜神後記》敘寫曇遂無罪病故,死後成神,足以駁斥像阮瞻、范縝這類形盡神滅無鬼神論者,而由於青溪小姑的愛情故事出處不同,所以未必是為了佛道爭勝才刻意傳布,但曇遂不敵神力,和許遜法術相比,便不怎麼光彩了。

青溪廟神的傳說到唐代道世《法苑珠林》仍如實照錄,不過是收於卷九十〈破戒篇〉,其他唐僧著作如懷信《釋門自鏡錄》卷一〈忿恚貪鄙錄〉,則將故事作了修改:「(曇遂)少遊放蕩,不修戒行,而矜傲自持,長於姦宄,或一言致犯,便積年懷恚,同寺少長,莫不被其瞋憾。」

文末並記曇遂自言舊房戶限下有五千錢,可代為懺悔設齋,於是「廟遂寂無神跡」;而僧祥的《法華傳記》卷七〈書寫救苦〉也加上「造《法華經》三部」,藉明追福寫經可以離苦。

志怪小說一個個像晶瑩剔透的泡泡,美麗夢幻,卻禁不起手指一戳便破。

僧伽斯那《百喻經》云:「如阿伽陀藥,樹葉而裹之。取藥塗毒竟,樹葉還棄之。」正所謂:「得魚忘筌,見月廢指。」面對這些繽紛多彩的傳奇,應作如是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