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鼓勵讀書 輔助出版

 |2012.04.16
1541觀看次
字級

昨天《人間福報》用了兩個版談閱讀的樂趣,指出「文字是有靈魂的,透過文字周轉愛」。星雲大師於四月五日投書聯合報「閱讀充實心靈,搶救文化出版業」,稍後媒體人張作錦也以「感時篇/何不試試大字書」一文相呼應;這兩篇文章令人憂慮,當出版的能量逐漸消失,代表著社會整體性靈的幽微。

星雲大師在文章中憂心忡忡指出:「心中湧現一個感覺:要救救文化事業的書店經營了。許多實體書店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困境,因為賣書利潤已不夠維持生活。長此下去,人們充實心靈的東西沒了,就好比沒有米飯維生一樣的危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現在的青少年沉迷於電動遊戲、著迷於ipad、iphone等電子產品,幾乎人手一機,然後花太多時間在臉書、推特等空間互動上,沒有時間來讀書。這是多麼可怕的事。閱讀是美的開始,因為透過書本,人的境界、靈魂、素質都會產生善美的變化,在社會囂嘩中找到生命的力量。而我們的下一代不讀書,遠離知識成為靈魂失根的一代。

另一是電子書的出現,舉凡電腦、筆電、最近火紅的iPad甚至小小一台智慧型手機,都可以下載電子書。這些科技使人類的閱讀變得更方便、更簡單。電子書便宜,也具有環保意義。但是電子書太冰冷,不能在「書」上加圈、加點、加槓,也不能寫上眉註,更不能用紅筆、黃筆標示重點,無法與作者「對話」,無法把自己的思維感受融入書裡,無從享受那種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喜悅,與思想碰撞的愉快,尤其是沒有那種紙本中飛舞的文字,構築出生命的華光,與世界燦亮接壤。簡單的說,電子書「聞」不到、「觸」不著讓人靈魂芬芳的書香味。

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做呢?家庭與學校扮演重要角色,家長應該多關注於孩子的讀書,老師不要一味的以教科書與考試為重點,要培養孩子的讀書樂趣,讓孩子在書中找到新天地。

政府更應該承擔重要任務,韓國在二○○三年正式啟用的「坡州出版文化情報事業團地」,距離漢城車程約需半小時,占地四十八萬坪,成為二十一世紀韓國出版業界的文化據點。除了出版、流通、印刷、裝訂、製紙之外,還包括設計、著作權仲介等,所有與出版有關的活動都集中在這廣大的區域裡,成為一個自足式的出版都市。中國大陸走過文革的慘痛經驗,積極規畫全面以「發揚中華文化」及「傳統」為主軸,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於文化出版事業,並進而促動文化產業提升,在瀋陽、北京、蘇州、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都有出版創意產業的規畫;而台灣卻讓出版業自生自滅。我們認為扶植文化出版事業,除了政府責無旁貸,民間也應該積極鼓勵讀書,以讀書會、社區大學等種種手段來提倡讀書風氣。

讀書,可讓生命看到更豐富的風景;觀望到別人的思想;而出版業則是知識的殿堂,殿堂應該永遠燈火輝煌。若燈一盞盞的黯了、淡了、滅了,是整個社會失明。不要讓出版業走入黃昏,大家一起在昏暗處點起一盞盞的燈,這是當前社會最重要的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