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李廣有個孫子名叫李陵,太史公司馬遷就是因為替他投降匈奴講話而受到宮刑。我們從〈答蘇武書〉可以看出,李陵是個戰士,不是將領。
李陵為什麼會被打敗呢?他領兵到沙漠遠征作戰,面對千軍萬馬,身邊卻只帶著五千步兵!雖然這五千名士兵是因為碰到單于大軍被圍,奮勇抵抗了很久才全軍覆沒的,但到底不足為訓,為將之道並不是為了逞個人英勇,而是為了求勝,理應知道輕重緩急,包括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
也許這就是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起用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以及有「盜嫂」之嫌的陳平當大將,雖然這兩個人才高德低,但是他們都有能力替主子得到天下。
將才的核心條件是什麼?有氣度,能接納形形色色的部屬?還是能負責,肯率先做示範?
基本上,戰爭是人才的較量,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良將就像千里馬一樣難尋,既要「文能附眾」,又要「武能威敵」。
孫子曾在〈計篇第一〉提出他心目中五個選將用將的標準:「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後來曹操把這「智、信、仁、勇、嚴」稱為「五德」,後世甚至將它提升到武德的境界,成為軍人最高的內在規範。
但你發現沒有?孫子並沒有把勇猛擺在最前面,他認為主帥的心理攻防對於戰況的影響更明顯,「多謀善斷」加上能夠冷靜判斷戰局變化的將領,似乎才是一名優秀的將領。
根據孫子的排序,要做一個稱職的主帥,首要條件就是「智」,也就是靈活應變的指揮,這需要腦筋動得快又能出主意;然後依序才是信守承諾、誠實不欺,有同理心而能體恤下屬,有過人的膽識,以及治軍嚴明。
要在戰爭的大風大浪中存活下來,有勇無謀,一如李陵這類只知蠻幹的將領,是不夠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