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歲扛家計 池紹華─從奉獻獲得養分

李祖翔 |2012.04.07
1733觀看次
字級

出身單親及低收入戶家庭的「愛心剪刀手」池紹華,長期接受社會資助,國中就開始投入社會公益活動,如今才二十出頭,已受到政府與公益團體至少五次的表揚,但他曾因貧困受到同學嘲笑,帶著恨意,立志將來要賺大錢,不再讓人瞧不起。

志願服務改變了他,生活變得有趣又快樂,憂鬱症的母親更因此揮別陰霾,於是他一改志向,躍身成為眾人眼中常保樂觀、鼓勵弱勢兒積極正向的模範。

媽媽身體不好,需要長期服藥,在池紹華幼時連泡牛奶都有問題,他從五歲起被安排住寄養家庭,假日才能返家與媽媽見上一面,他不喊苦,只期待周末的到來。直到十一歲,媽媽接他回家,他擔起家中清潔和煮食的責任,童年的玩樂是在撿拾瓶瓶罐罐讓媽媽得以兌錢中度過。

國二起他開始參加創世基金會、台灣世界展望會和家扶基金會的活動,社工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常語出驚人的表示,長大後一定要幫助貧困的人。

曾有人問他:「你年紀這麼小,為什麼願意跟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媽媽一起生活?」聽到外界的觀感,媽媽很難過,幸好池紹華不以為意,還和媽媽約好一起去社區當義工。

從小受欺辱,他深刻體會奉獻的好處,決定讀護理科,實習時他從與患者互動的過程裡,深化出使命感,還消除了自我的心防,有的患者感受到他的細心,甚至會指名:「我要那位男護理員為我服務。」

有趣的是,他服務的使命感來自小學老師送他的《林肯傳》,林肯解放黑奴的過程令他聯想到弱勢的自己及不該有人被歧視的觀念。目前是護專學生的他,身兼數職,既是水上救生協會教練、美髮設計師,還是社區發展專案負責人,他說,自己也有徬徨的時候,但透過助人,逐漸找到方向,「儘管物質生活不充沛,我們一樣能在奉獻中獲得滿滿的心靈養分。」

他強調,人生有很多東西可以不學,只有能養活自己的方式一定要會,一生有許多課可以不去上,只有品格與道德一定要學,因為專業技能和好的品格,可以扭轉本來受人輕視的命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