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在「黃金十年」願景宣示要實現居住正義。台北市日前發生文林苑都更案,市府以公權力強行拆除拒遷戶王家的二棟樓房。針對此案,內政部長李鴻源直言「這是居住不正義」,行政院長陳則表示應修法改善都市更新中的「知識不對等」。文林苑都更案顯示,現行《都市更新法》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必須全面檢討。
為解決爭議三年的士林文林苑都更案拒遷戶,台北市政府日前動員警力七百餘人,並以怪手將王家二棟透天樓房拆除。王家世居當地六代祖產一夕間被夷為平地。台北市長郝龍斌指出,市府必須依法執行,照顧多數人的權益;不能為了二戶人家讓已搬離家園二年多的三十六戶、一百多位居民有家歸不得。不過,仔細檢討文林苑都更案的過程,可以發現問題重重。知名導演戴立忍針對此案表示:「台北進步了?公理退步了,人道退步了,法治退步了,正義退步了,台灣退步了。」
問題一;王家人表示,在建商辦理都更過程中,他們沒有收到公聽會通知書,並指建商在都更過程公聽會時刻意忽略通知王家,直到權利變換階段才通知。在都更過程中,王家人未提出異議,但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市府停止執行拆屋,遭法院駁回聲請;王家人上訴到最高法院,最終裁定上訴駁回。然而,從頭到尾都沒有同意的王家,最後要被認定「同意」,難道「沒有提出異議就是同意?」
問題二;文林苑都更案,建商強調取得建築執照之後,半年內就將都更案內的房屋銷售一空,一切合法。關鍵在於,建商把不同意參與都更案的王家土地納入都更範圍中,而且預售屋銷售一空,使得後續處理變得更加複雜。
問題三;知識不對等。在金融海嘯期間,許多新型衍生金融商品紛紛出問題。由於經過複雜電腦程式設計層層包裝,連金融同業都不清楚這些產品真正內容;一般民眾因「資訊不對稱」而落入陷阱。在都更案過程中,除了「資訊不對稱」之外,「知識不對稱」更嚴重,不了解都更程序的民眾,難以依法主張自己的權益。
釘子戶問題,各國都有,如美國的釘子戶,西雅圖一位梅斯菲爾德老太太,儘管開發商以一百萬美元代價要她遷移,她不為所動,理由是「我不想搬,我不需要錢。」最後開發商修改了施工計畫,興建一棟凹字形商業大樓,老太太的房子依然矗立原地。相較之下,文林苑都更案中的王家,毫無權利保障,建商以都更方式在都會區圈地,正與苗栗大埔農地遭怪手破壞同一手法。
建商可以擅自把王家獨立的二棟樓房畫入都更案範圍內,而公權力可以強迫王家參加都更案嗎?王家二棟透天厝並不算老舊,為何要被迫參與「更新」?文林苑都更案凸顯了許多都更程序的盲點與漏洞,主管機關必須加速進一步修法,讓每個所有權人的權益受到相同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