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京劇 從聽故事入門

阮愛惠 |2012.03.30
86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由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策劃主辦的「天使人文首講─京聲戲語」系列講座,二十四日第三場由戲曲導演李小平主講「有請魔法師─京劇場的華麗與變妝」。李小平出身國光劇校,坐科學戲十年,主修「花臉」,後來轉進現代劇場表演,演而優則導,悠遊於不同的專業領域,交融東西文化表演元素,終在二○一一年得到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的肯定。

李小平指出,京劇之所以能進「京」,成為「國劇」,正在於其形成過程中,廣納百川、文武不拘的特質。以白話說,就是觀眾愛什麼就演什麼。換言之,京劇是具備「民意基礎」的。

現代人坐下來看戲,為的是「聽故事」,將自己寄情於主角的處境和抉擇,讓情感在故事發展中獲得滿足、昇華。這也正是國光劇團這些年來,努力投入新編京劇的主因,希望讓觀眾在情感獲得滿足的同時,也能被領進門欣賞傳統京劇的底蘊。

李小平認為傳統京劇舞台上的忠孝節義,對現代心靈來說,不僅無法產生共鳴,甚至略顯荒誕。而為了要在京劇的舞台上「說故事」,所以很多戲決定從文學性入手,《快雪時晴》、《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以及即將在近日上演的《艷后和她的小丑們》等作品,都是在這個理念下產生。

李小平剪輯了《快雪時晴》、《百年歌樓》及《金鎖記》的幾個精華片段,來解釋他的創作觀。李小平指出,文字意象的舞台化,除了倚靠演員的表達方式,還需要劇場空間意識的搭配,包括內心空間、意識空間及回憶空間的來回轉置、虛實並呈。甚至透過延伸物件的外圍象徵意義去多重表述,加大戲曲承載的能量,以面對文學的多重意義辯證,「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讀者按圖索驥。」

不過,「戲無中西、新舊之別,只有好壞之別。」對於傳統文化於現代的再現,李小平抱持樂觀的態度,「用創意去談創意是會消滅創意的,應加入古典的能量,在大傳統與小傳統中,找到合適的表演方式。」在李小平的理念中,美學基調是相同的,能去蕪存菁積累的便是傳統。從古典戲曲到莎士比亞跨界創作,素材的拆解、揉合與重整,會真正將戲曲帶往現代性的道路上。

「京聲戲語」系列講座四月七日下午將由劇作家王安祈及編劇趙雪君接力登場,主講「創『新』戲之旅─金鎖到狐仙」,地點在天使生活館二樓。預約聽講請電(○二)二五八五七二二八轉一○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