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迅速、軍事大國的態勢已展現,美國擔心在亞洲的優勢被取代,不斷在亞洲進行新的戰略布局,同時倡議成立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目標是對準中國。冷戰雖結束,但全球的戰略對立狀態並沒有解除。在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情勢下,戰爭的威脅猶在。
由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和台灣競爭力論壇共同舉辦「全球化時代的王道文化、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研討會中,兩岸學者針對王道文化的精神以及現代社會所欠缺的和平意識進行討論。王道文化雖孕生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但依然為現代社會所需。西方物質文明為導向的霸權思想依舊主導時代潮流的今天,更顯王道文化的救世功能。
日前在首爾召開的第二屆核安峰會,中美韓等國家領袖對核子恐怖主義發出警告,但無法遏止伊朗、北韓等國發展核武的決心。伊朗無視於美國的威嚇,北韓就在核安峰會的同時宣布要發射火箭,並向美國喊話,要歐巴馬放棄對抗的心態。何以這些國家無視於美國的警告和威嚇?因為美國本身是核武超強,以霸權心態待人,如何能使人屈服?
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崛起尤心存疑懼,認為中國將成為堪與其爭勝的對手,於是出現了「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論調。前者認為,中國崛起將在各層面對全球造成重大威脅;後者認為,中國的體制無法因應變局,會導致動盪和巨大的改變。但從現實來看,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的發展,是穩中求進、緩步前行,尚未出現對世界造成威脅也沒有走向崩潰的跡象。
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就採取圍堵的策略對付共產國家;冷戰過後,美國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對待他認為有威脅的國家。如對付中國就是採取既合作又抗爭的策略,在經濟和軍事上有多方面的合作,但是在大的戰略上聯合其他亞太國家,重新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軍力,並高調介入南海紛爭,且中美間的太空競賽正方興未艾。
不論是西方的霸權思想還是中國的崛起,都一樣含有侵略威脅的成分,兩岸之間的互動也一樣,大陸就是以「一個中國」的框架希望台灣能夠「回歸祖國」,這樣的作為有違中華文化的王道思想。王道文化強調的是懷柔、順天、民本等思想。人類文明進入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的生活使得地球變成一個小村莊,人類的距離縮短了,但是心理卻更加疏離了,強國之間的對峙靠的是武力和霸權,人類永遠無法達到和平的境地。
王道文化的基本理念其實就是一種道德自覺,是一種濟弱扶傾的思想,而不是侵略強奪的野蠻行為。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欲求能在此地球上繼續生存並和平發展,只有恢復王道文化,才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