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北京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時拋出「一國兩區」的議題,引發各界熱烈討論,至今未達成共識。多數疑慮認為「一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區」就把台灣矮化為特區,這正是台灣民眾對自己沒有信心所致。
「一國兩區」是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於兩岸現狀,符合歷史和現實狀態的描述。中華民國統轄過大陸地區,民國三十八年遷台之後統治台灣,憲法上繼續保有對大陸地區的主權。雖然民國八十年李登輝主政時期宣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大陸的治權,但並沒有放棄對大陸的主權,才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
中華民國的主權本來就及於大陸地區,因為李登輝主政時,宣布承認中共對大陸的治權,陳水扁主政時廢除《國統綱領》,主張「一邊一國」,等於直接放棄了對大陸的主權,然而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仍然保有對大陸的主權,只是現實上兩岸由不同政府分治;也就是擁有主權,但承認對方治權。
對於「一國兩區」,陸委會認為沒有違背政府的一貫立場,民進黨則認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屬於國內法,只適用於內部法律,不涉及兩岸的政治定位問題。其實《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正是為處理兩岸事務而制定,其基本架構就涉及兩岸的政治定位,若僅是處理台灣內部的法令就不需要制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在兩蔣主政時期,沒有人會懷疑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大陸;李扁的台獨作為才是把中華民國矮化為區的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可以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中華民國為什麼不能宣稱對大陸擁有主權?這才真正對等、尊嚴的基礎。
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說,中華民國與台灣是唇齒關係,中華民國這個符號是保護台灣的最好利器。善哉斯言!過去大家都以中華民國為傲;民進黨主政之後,不唱國歌、不升國旗,以中華民國為恥,因為他們心中的圖騰是「台灣共和國」,但是台灣只是個地理名詞,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灣,其理甚明。
蔣經國主政末期,開放人民回大陸探親,開啟兩岸的交流互動,到目前已經形成制度化的往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發展已經到不可逆轉之勢。經過近二十年的互動,台灣對於大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不論在人才、管理制度、先進科技等各個層面都有明顯的作用。
影響最深遠的還在自由民主觀念,大陸客來台自由行之後,對於台灣的文化和人情留下深刻印象,而這種蘊含中華文化底蘊的人文精神對大陸民眾的影響既深且鉅。今年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上億大陸網民翻牆觀賞直播,民主自由的種子散放之後會擴散成怎樣的結果無法預估。
「中國」這塊招牌涵蓋著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未來的中國是兩岸人民的中國,在兩岸良性競爭、互相影響的此時,我們要先恢復對中華民國的光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