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軍無心插柳 事業成林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2.03.25
817觀看次
字級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四位猶太裔兄弟成立華納兄弟娛樂公司,經過百年的耕耘,成就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也成了西方文化向全世界傳播的重要角色。
深信娛樂產業「錢」途無量的王中軍說:「在美國,以電影為代表的娛樂產業,是僅次於軍工的第二大產業,時代華納、迪士尼這樣的企業都是上千億美元規模的,我們從事著和他們一樣的產業。」他認為,在中國也一定能夠產生足以和時代華納抗衡的娛樂產業巨頭。
今年五十二歲的王中軍,與弟弟王中磊共同創立華誼兄弟,經過十七年努力,橫跨電視、電影、音樂、藝人經紀、娛樂行銷的華誼兄弟,果然成為大陸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影視公司,對於大陸流行時尚、社會潮流,具有強大卻無形的影響力。
尤其集團旗下的華誼影業,整合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將電影策畫、投資製作、行銷、發行一條鞭,從一九九八年投資馮小剛電影《沒完沒了》後,出品或製作發行電影已多達五十多部,每年都有多部影片成為年度票房前十名,還有《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卡拉是條狗》等優秀影片獲得國際、國內電影獎項的殊榮。
留學只為到美國撈金
和上一代奮發向上的中國人一樣,王中軍退伍、工作一段時間後,選擇到美國發展,回憶起留學生涯,他不諱言:「在美國基本上是一個打工的,偶然為了保持身分讀讀書。我去的時候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真正往腦子裡裝點什麼?我是去養家糊口,攢點錢,就像現在到北京的民工一樣,幹的是藍領,白領從來沒有幹過,都沒有奢望過。」一心想賺錢的王中軍,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開車送外賣,人家給小費,一塊或者五塊,甚至更少。」
人在美國,王中軍隨時注視著經濟變革中的祖國,五年後,他和妻子帶著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十萬美元回國創業。
一開始華誼做的是一本上面刊登著廣告的小雜誌,然後直郵給使館和三星級以上的進階公寓。令他印象深的是每天早上騎著自行車到地鐵口,然後坐地鐵到公司。
不久,他接到「中國銀行」這個大客戶,讓華誼的廣告業務擺脫困境,「當時公司主要是承攬製作中國銀行、國家電網等企業統一識別,」之後他還接下了中石化,農行金穗卡、華夏銀行等大案子,「這是太簡單的方式,其實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中國沒有。這不是我創新的,而是我學來別人的方式。」三年後,華誼廣告公司進入中國十大廣告公司行列。走電影之路純屬偶然
依靠廣告起家的王中軍投資電視劇純屬偶然。一九九八年,有一天王中軍在路上遇見他出國前在廣告公司的同事劉曉玲,一直在電視劇圈裡做事的劉曉玲告訴王中軍拍電視劇非常賺錢,讓他有些心動。於是,他投資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心理診所》,雖然沒有拍戲的經驗,但運用做廣告的優勢,第一部戲獲利百分之百。
涉足電影圈,王中軍認為更是「無心插柳」,一九九八年為了幫朋友解決電影資金短缺問題,認識了大陸知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十年後,王中軍曾向媒體承認馮小剛是他投資電影的最大收穫,「最初投資的三部電影,唯獨馮小剛的《沒完沒了》收回了投資。如果不是馮小剛,也許華誼就不會再入電影圈了。」
二○○四年,中國電影票房創造近十年來最高紀錄,突破人民幣十五億元,近幾年中國電影產業仍繼續繁榮,創辦華誼兄弟的王中軍,將公司主要管理權力交給弟弟,自己過著悠然自在的休閒生活,買骨董、收名畫、住豪宅、騎駿馬,身價已超過人民幣三十億元的他,在二○一一年由《精品購物指南》所主辦的時尚盛典中,被票選為「二○一一年度企業家」,這個獎項藉由發布影響力明星人物、時尚品牌、領袖企業來預測下一年時尚潮流和生活消費的發展趨勢,王中軍說得沒錯,娛樂產業果真「錢」途無量,且具有十足影響力。

兄弟爬山 一起努力
別人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和弟弟王中磊一起創立公司的王中軍說:「我的角色愈來愈清晰,基本上管戰略。所謂戰略,就是華誼到底往哪兒走,需要跟董事會溝通得更密切。另外我還主管新業務,比如電視劇這一塊兒剛上馬的時候,我要主抓張紀中,主抓康洪雷,我來出面組團隊、定方式,探討電視劇的管理。等到已經有了十多個團隊之後,我就離這一塊兒遠一點了。中磊對他們的財務與程式方面的管理就多一些了。可以說我在公司是什麼都不管,但又什麼都可以管。中磊則是全面運營,他是總裁,其實就是總經理,我是董事長。現在的名頭都愈叫愈大,還有叫董事局主席的,其實不外乎一個董事長,一個總經理。」
工作多年,現在的王中軍漸漸淡出「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樓道裡一走」的生活。當年他還是創業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每天在不同行程間奔波,被媒體追逐,現在他的祕書會告訴記者,王總現在很少來公司,上次來還是兩禮拜之前。與具體負責公司運營的弟弟王中磊相比,王中軍的工作方式更似休閒,辦公室裝修得華麗漂亮,沙發和家具都是深褐色美式家具;每一個空出來的空間裡都擺放了當代風格的雕塑或油畫;電視機的垂直上方掛了一張他的偶像毛澤東的肖像畫。

和李安一樣 最困難時老婆養他
曾有大陸媒體這樣報導王中軍:「在中國,有錢人多,但像王中軍那樣張張揚揚地擺譜的真不多。與一般男性富豪相比,王中軍一直在構築著王家的某種優越感。他花三千萬在溫榆河畔搞了一個格林馬會,養了六十多匹純種名馬,幾十萬美元一匹。他甚至開玩笑地說:沒有一個億的大池塘,根本養不了馮小剛這樣的大魚。意思是說,像馮小剛這樣的大導演不是幾個人養得起的。」
相較於弟弟王中磊經常被媒體點名和女明星過從甚密,報導中說,王中軍無論如何財力雄厚,卻跳不出一個女人的如來佛掌,那就是他的太太—劉小梅。
因為在王中軍最落魄的時候,劉小梅決定和他結婚;在美國留學那一段艱苦的時光中,劉小梅就像台灣揚名國際的電影導演李安的太太,辛苦打工為他賺取學費。
大陸媒體認為,沒有劉小梅的堅苦卓絕,王中軍的成就會大打折扣。
留學美國前,王中軍曾和幾個哥兒們辦了一份雜誌,但是雜誌只出了一期,就難以為繼,這個創業團隊裡的成員,所有人都是兼職的,只有王中軍提出辭職要專心創業,劉小梅也無怨無悔支持他。
報導中寫著:「王中軍的岳父比他女兒更強,一雙老眼不混不花,就認定王中軍必有未來。那位時任大興縣縣長的老泰山眼都不眨,『搞個體,這是年輕人的發展方向,支持你。但有一個條件,辭職前先和我女兒結婚。』」
靠「打零工」的王中軍日子其實過得不錯,沒兩年時間,他就用賺來的錢買了人生第一輛車。不過,夫妻倆並不想庸庸碌碌過一生。一九八九年,王中軍和劉小梅一起赴美進修,名義上讀書,實際上以賺錢為目標。在美國,盡管平均一天要打十五小時的工,而且做的都是藍領工作,累得回到家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但劉小梅在身邊加油打氣,讓王中軍從未放棄過。

小檔案
王中軍,1960年,出生於北京,排行四兄弟中的老二。父親是職業軍人,因屬於野戰部隊,經常調防,上學之前,王中軍跟隨家人在張家口、義縣和保定各地搬遷多次,最後回到北京南口。
和父親一樣當過兵的王中軍,從小喜歡美術,也曾夢想當畫家。1980年從部隊復員後進入國家機關工作,歷任國家物資總局物資出版社美術設計、攝影記者、中國永樂文化發展總公司廣告部經理。1989年赴美留學,後回國創業。
1994年,和弟弟王中磊創立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由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進入電影工業。目前華誼兄弟是內地A股第一家上市的影視公司,位居民營娛樂工業龍頭,截至2011年第三季,總股本已從上市的一點六八億股增加到六點○五億股,大股東和二股東的王中軍、王中磊兄弟的持股量也由上市初期五千七百八十萬股增加到二點○八億股,若以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華誼兄弟每股十五點二三元股價計算,王中軍和弟弟王中磊兩人持股市值合計約為人民幣三十一點七億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