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對「全面裝修」懷抱無限期待。它不僅代表店家主人下定決心花大錢洗心革面,也是對客戶的尊重;就像政府的內閣總辭,如果沒有換上一些新面孔,便會被批評「舊瓶裝新酒」。
我的住家離捷運站僅兩分鐘路程,交通便利,但我始終很難說服年邁的父母親北上度個小假。原來,這兩分鐘路程對老人或提拉行李、推輪椅者而言,真是行有礙,且大大有礙。
我細數過,這條路因各棟樓許是在不同時期建築完工,為因應地勢,而出現不同高低的階差達十處之多,於是行人為求順利前進,只能冒險走在馬路上,忍受機車或汽車族的白眼。媽媽說:「你們家這一小段路,好像唐山過台灣。」
我充分理解媽媽的心情。我住家一樓大門到電梯,中間有三個階梯,也就是說,不論進出,都必須走過這三階才有電梯可搭。蓋大樓時,先生已過世的阿公阿嬤身體硬朗,沒有多想這三階會造成的麻煩。後來阿嬤生病,那三階竟令她始終不願意下樓出外透氣;我們曾經試著架設活動鐵板打造斜坡,讓輪椅方便出入,但其他樓層鄰居抗議斜坡難走,只好拆除。三個階梯,隔絕了阿嬤與外面的世界。
年前,公所開始進行住家附近的騎樓大翻修,我滿心期待行無礙美好空間終將實現,施工期間恰逢天雨地溼路滑,足足忍受了好幾天的不方便,等到施工圍籬全撤了,一瞧,小階差的確是補了幾處,但最有礙的兩處階梯依然無解!也不知是兩棟大樓的管委會不同意在階梯側邊加設斜坡方便輪椅?或市公所根本連協調都懶?總之,原本期待騎樓翻修所帶來的無礙生活落空,說不出的失落感,行無礙的最後一哩路遙遙無期。
我常去的健身房,年前也全面裝修了兩個月,朋友們期待它即將以全新風貌展現,結果,改裝完成後第一天,人人怨聲載道,原來明亮的磁磚被看來時尚的黑灰色壁磚及浴簾所取代,整體空間像在黑摸摸的「夜店」;按摩池未考量女性的身高問題,必須跨大步才能進出池,聽說造成好幾位老人跌倒;浴室花灑高不可攀,顯然未考量到使用者的便利性。
設計師在追求時尚及施工便宜的雙重考量下,做出暗藏許多危險的設計,這也是現今許多號稱時尚餐廳的隱憂。內部暗黑、燈光昏沉、階梯多,一路上服務生得不斷提醒「小心腳下」,走來心驚膽跳,彷彿走鋼索挑戰,吃頓飯有必要這麼搞神祕、找刺激嗎?
多年前,手機廠商NOKIA喊出的口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與此同理,設計應回歸於便利與舒服。迎接老人社會的來臨,從住家到社區,從店家到街道,要讓老人走來有尊嚴,讓身障者能自在推輪椅,不管設計師或政府發包人員,應該親自上街頭走走,親身試用自己的設計,別讓我家那三個階梯的遺憾,不斷重演於台灣街頭。
(本專欄隔周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