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寺廟門神 象徵畫師地位

郭書宏 |2012.03.05
167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門神彩繪是廟宇裝飾中最重要及最吸引人的地方,康錫長年投入台灣古建築彩繪研究,他以田野調查紀錄方式蒐錄各大廟宇的精采門神,為完成《台灣門神圖錄》一作,他考據各門神典故,呈現千餘年來的門神形象演變與相關知識,更記錄了多幀已消失的經典門神。

康錫表示,門神是中國民間最流行的神祇之一,其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在諸神中最為突出。殷代開始,天子、諸侯、大夫多於秋季舉行祭祀禮,祭祀「門、戶、井、燈、土地」等五神,也因此賦予了門神形象化及人格化。

「隨著時代演進,門神形象亦隨之變化。」康錫說,像在殷商時代人們崇奉鬼神,會在門上畫老虎以嚇阻鬼魅魍魎;漢代則演變成神荼、鬱壘等英雄人物;到了南北朝又有「雞王鎮宅」來取代門神。

唐朝時佛教東傳,故門神多以佛教人物韋馱、伽藍,或是四大天王為主;南宋李嵩的《歲朝圖》,所描繪的門神已有文、武之別;直到元代,以秦叔寶與尉遲敬德作為門神,才在民間廣為流傳。

門神經過千餘年的演變後,種類也增加了。康錫表示,城門、衙門、寺廟門、宅門、廳門、房門等都各有門神,佛教、道教也分別有各自認定的教派門神,甚至有男女門神、文武門神,還有太監、孩童等各式門神。

而門神手上所持的器物,也是變化多端,從降魔驅邪、捉妖除怪,到加冠晉祿、招財進寶、百子千孫等應有盡有,已成為門的一種新裝飾藝術,更是代表屋主身分地位的表徵。

門神文化傳至台灣,也產生了些許轉化。康錫指出,台灣的門神彩繪較趨向於民俗趣味性,尤其是寺廟的門神彩繪,畫師無論心情或態度,均不敢有所懈怠,視門神彩畫為與寺廟顏面相關的重大工程,因為門神彩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寺廟的神聖崇高,當然也連帶影響畫師的社會地位,民眾到廟宇可仔細欣賞分辨其中的巧妙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