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閎綜合外電報導】大陸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擬斥資人民幣逾千萬元(逾新台幣五千萬元),為國家一級文物、有千餘年歷史的《古蘭經》手抄本,興建珍藏館及哈穆則嶺民俗村,預定四月開工,今年底落成。
二○○九年,東鄉縣坪莊鄉哈穆則嶺拱北發現一本牛皮封面的阿拉伯文《古蘭經》手抄本,據甘肅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邀集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鑑定,判斷其成書年代為西元九至十一世紀,距今有逾千年歷史,對研究東鄉族族源歷史、大陸伊斯蘭教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東鄉縣哈穆則嶺拱北主持人馬清芳指出,這本《古蘭經》內頁長三十八公分、寬三十三公分,每頁十一行,共五百三十六頁,以黑色墨汁寫在撒馬爾罕紙,再以金色和寶藍色等顏料彩繪,很可能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之一,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此外,當地還珍藏有四十六本《古蘭經》手抄本,以及解釋《古蘭經》經文的手抄本,距今有兩百餘年至六、七百年歷史。
由於哈穆則嶺拱北缺乏現代化保護與收藏設施,也顧慮《古蘭經》受到風化,經過研究和實地考察後,東鄉縣擬斥資興建面積八百平方公尺的《古蘭經》珍藏館,主要設有陳列裝飾、電子展示系統和展廳以及監控系統等。
東鄉縣副縣長陳海龍表示,東鄉縣將以《古蘭經》珍藏館為中心,斥資改造哈穆則嶺集鎮和拱北周邊民居建築,突顯東鄉族穆斯林文化建築風格,形成集刺繡、餐飲、特色民居等東鄉族民俗文化為一體的民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