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債危機使希臘與「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幾乎要翻臉,但希臘人為了討生活,掀起一波學德語熱潮,爭取到德國發展。兩國間的言詞攻防僅限於媒體的呈現,生活艱困時刻,希臘人無意追究誰該為當前危機負責。
面對危機,希臘人將眼光轉向國外,特別是年輕人。雅典一家德語研究中心學員成長超過兩成,以往多是三十歲上下的上班族,如今更多是二十多歲、大學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
紐約時報評論,「這個國家不僅是經濟陷入蕭條,整個社會體系也在慢慢崩潰。」今年一月,希臘年輕人失業率高達五成,媒體稱為「迷失的一代」,或「國家破產的一代」。經濟危機已變成社會危機,無奈之下,愈來愈多人選擇逃離希臘。
二○○九年開始,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倒閉,一半的小企業無力支付工資。去年開始,銀行出現擠兌潮,人們把存款挪出希臘,或把現金存到銀行保管箱。愈來愈多人靠積蓄過活,更糟的是,愈來愈多失業者用光了存款。
在雅典,幾乎所有教區都開設救濟食品發放中心,數千人排隊,街上甚至看到穿著體面的人翻找垃圾箱覓食。據統計,去年上半年自殺率增長四成;街頭抗議不斷,去年大小遊行接近八百次。
無法逃離希臘的人,則選擇離開雅典等大城市,歸耕田園。回歸鄉村生活相對容易,八成的人在鄉下有祖輩傳下來土地或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