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生命?」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探尋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靜思冥想,也在尋找生命的答案。當佛陀證悟後的第一個夏天,為五位比丘說的就是人生的真相——四聖諦:苦、集、滅、道。
生命,本身就是「苦」。你或許會覺得佛陀的生命觀似乎過於悲觀,但其實佛陀要說的是一個生命現象。好比無常,不會因為你過於樂觀看待,世界停止改變;一如時間不會因為你是一位大好人,而多停留一秒鐘。
「苦諦」也是生命現象,只是有些人苦多、有些人苦少,對苦的定義就有了差別。窮人三餐不繼,為求溫飽,為生活而苦;富人雖不愁吃穿,卻苦於名利;掌權之人苦於失去;美女苦於黃花時……人的萬千苦惱,皆由心起。
因而苦後說「集諦」——煩惱,總說為貪、瞋、痴三毒,任何一項都會使人痛苦。佛世時有一則因瞋而苦的故事,頗值深思:
有一位比丘在林間打坐,突然傳來低沉聲音:「和尚!請不要驚慌,我不會害您,但我想請您為我說法,以脫離這醜陋身軀。」
蟒蛇繼續說:「我前世是阿耆達王,雖然生前供養三寶、護持正法,功德廣大,但因為我臨終時,為我持扇的侍者不慎失手,扇子掉在我臉上,一時大起瞋心,便墮蟒蛇身。」
比丘聽後,立刻為牠開示苦集滅道、因緣果報等妙理,蟒蛇聽後非常法喜,七日後命終生天。
瞋恨使阿耆達王墮入蟒蛇身,受到無比的痛苦。然因為生起追求解脫的心,這是四聖諦中的「滅諦」,於是請求比丘為他說法,從聞法修持中獲得解脫,這是「道諦」。
四聖諦的內容一如治病的過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道,如治病的藥方;滅,如病已痊癒。這些都是真實不虛的真「諦」。
四聖諦不但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說,臨涅槃時更囑咐三次不得懷疑,弟子阿那律知曉佛意,也說:「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四諦,不可令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