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識流】 在床一方

吳妮民 |2012.02.22
1398觀看次
字級

我站在床邊、傾身,看著那個年輕的工人—楊,要展示予我什麼——他笑得開心,肌肉已萎去、瘦成根竹竿的手臂,托著一隻手機,另一手亦無力氣,但還能不斷在螢幕上點觸,楊說:「我最喜歡玩拼圖了。昨天我下載了全部的遊戲,一天之內就全破關了。」他的話語帶著頑皮笑意,但在知情者聽來,心臟彷彿飽滿氣球,輕輕地被刺擊了一下。畢竟,二十餘歲時便從電線杆上墜落、並從胸椎以下完全癱瘓的楊,在床上已度過了二十年。

他擁有最多的,就是時間。

我遂想起那部探討安樂死的西班牙電影,導演亞歷阿曼巴(Alejandro Amenabar)改編自真人實事的《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片中,原先熱愛生命、崇尚精采生活的勒蒙因跳水癱瘓,自此躺床三十年,手腳攣縮,無法移動,唯一剩下的是意識、思考和豐富的想像力。專程前來替他辯護安樂死人權的女律師,在閣樓翻看勒蒙仍然完好時的照片,他大笑、開朗、模樣自信,一張張藍天豔陽下、海洋上的生活切面啪噠啪噠掠過。她掉下淚來。

但現在有點不同了。早前我與居家護理師去看楊,遭電殛而重聽的楊,只能憑靠無聲的電視,打發相同的每一日。近來,楊開始使用一隻他姐姐給的智慧型手機。他虛弱的手掌力量剛好可以撐起手機而不是平板電腦。聽力受損且活動只局限於雙手以上的他,於是可以傳簡訊、上網、玩遊戲,與世界有了聯繫。`

護理師說,另一位臥床病人也正在使用平板電腦。男性病患,原本都以言語性騷擾護理人員做為憤懣的出口,自從接觸平板電腦後,情緒好多了,每回護理師去訪,他便炫耀著他又在玩些什麼。

這消息聽來令人寬慰,而我驚訝的是,這些巧妙的科技產品,也許擁有連設計者當初都未能預期的潛力,除了讓健康的人們收發訊息、消磨時間,它們事實上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情——譬如,讓某些人走出那小小一方的床,並保有微小的快樂。

但願,但願他們能繼續如此。因為,那日在要去看楊的車上,護理師曾告訴我,早先,楊本有意願簽下拒絕心肺復甦同意書。

為他無聊、且看似無盡的人生。

(作者為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吳妮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