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調整制度化 避免爭論

洪裕仁 |2012.02.22
794觀看次
字級

繼水電瓦斯將檢討費用後,大學學費調漲也被提出討論,國立大學校院協進會將開會,提出學費調整的建議,有大學生團體舉辦論壇,除了反對學費調整,還主張由政府和企業支付學費。

教育部長蔣偉寧對此表示,學費政策必須統籌來看,待學雜費審議小組報告後,他將全盤思考,再作最後決定。

每年討論大學學費是否調漲,都有正反意見,這次有學生團體主張大學應免學費,除可造福學子,並能塑造國家優質人力資源,但筆者期期以為不可。

因為大學教育並非國民教育,若免費入學有違使用者付費原則,再者,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政府財政拮据,大學免學費對財政恐雪上加霜。

大學學費是否調漲必須審慎,筆者建議,首先應就實際入學(區分國立、私立)學生背景深入分析,若就讀國立大學學生家庭背景較佳,有能力支付學費,則阻漲學費是否反而無法享用較好的教學設備與環境,及拿弱勢者稅收補貼優勢者?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其次,可由增設獎助學金、增加工讀機會,幫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完成學業。

另外,在學歷貶值的今天,不少年輕人進大學只為文憑,建議對類此學生採嚴格標準淘汰,把教學資源集中給有心上進者。

從另一角度思考,助學(獎學金、貸款等)應屬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性質,必須設定門檻,例如報載有接受助學金的學生卻不進入當地高中就讀,反而到高消費的台北就讀明星高中。

也有申請助學貸款者大學畢業後,不進入職場而繼續升學,既已蒙惠完成大學學業,是否就應立即進入職場,接受社會大學洗禮,並償還助學貸款,待他日行有餘力再深造?

國民素質攸關國家發展甚巨,是必須統籌來看,或許可參考社福津貼、補助作法,將大學學費制度化,並擬訂完善配套措施,就可避免每年為調不調漲爭論。

洪裕仁(高雄市/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