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魯芹在台灣文壇多年來以小品散文聞名,博通蘊藉,從容坦蕩,「輕裘緩帶」的意趣令作家同行欽慕。單看他幾本文集的書名:《雞尾酒會及其他》,《瞎三話四集》,《文人相重》等,不難領略其醇厚幽默的文字風格。
他薄薄的第一本小書:《美國去來》倒是絕版多年,市面早已消失了蹤跡。本書記錄他一九五二年一趟美國之旅:「在美國逗留的時間,總共不足百日,而足跡所到之地,若以州來計算,不止二十州。」
此書一九五三年先有中興版,一九五九年「明華書局」重排發行。遊記文章能再版的例子相當少見,作者且謙稱他到美國只是「走馬看花」甚至「夢裡看花」,所隔不止一層。今日重讀,倒覺得他從容謙和的文字真是經得起咀嚼再三。雖然內容主題大大美化著美國當時制度與人民,令人聯想一九五○年代冷戰之初,美國協防台灣以及美援隨之大量湧入的時代背景;這時期美國是「文化輸入」大國,好萊塢、熱門音樂源源進入。
吳魯芹此書雖只是旅行美國隨筆見聞,然而他從身邊人物景物與觀感,對照比較東西方文化制度。尤其看到人家富而多禮的社會,字裡行間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台灣讀者西方民主制度。單從這個角度看,這書很像當時「美國新聞處」的出版品。只是其文筆俊美優雅,只怕打著燈籠,花再多美元,也不能買到這麼精緻的美國廣告。
而算算時間,吳魯芹此書說不定是戰後台灣「旅遊文學」的開山祖師爺一輩,而對於緊接在後的「留學生文學」恐怕也不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