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正視新聞單一化問題

 |2012.02.19
1527觀看次
字級

「林書豪熱」持續延燒,導演吳念真在臉書感慨新聞內容有單一化趨勢,整整一小時的電視新聞只報導一條新聞。此話一出,引發網友熱烈回應,批評媒體對林書豪的「造神運動」已成為新的社會亂象,「收視率至上」更是病態現象。

台灣的新聞極端單一化,例子不勝枚舉,Makiyo、惠妮休斯頓、鳳飛飛及稍早的賈伯斯都是;網友指出:「其他重點報導和國際訊息,如全球爭議四起的敘利亞暴動、希臘債務危機等都隻字未提,媒體專業素養蕩然無存。」

說媒體對希臘債務危機隻字未提,也不盡然。歐債危機以來,台灣媒體的國際版幾乎已成財經版,好像沒有其他國際新聞。這也不是台灣獨有現象。在德國,人們翻開報章、打開電視就面對歐債新聞,引起「視覺疲勞」。去年調查發現,一成九受訪者對財經議題完全沒興趣,年輕人更是不想看、不想聽,只有一成五感興趣。

在美國,歐巴馬有意競選連任,白宮為了拉近和選民距離,鼓勵請願。上萬請願書中,政府巨額赤字、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失業率等幾乎不在關心之列。有人要求將鮮乳銷售合法化、寵物絕育、廢除運輸安全管理局,還有人批評政府掩蓋與外星人接觸的事實,要求公布資料。

二○一二年堪稱「世界權力交替年」,因為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國家要舉行選舉,二十六個國家可能出現新領袖,將帶來國際新秩序。最近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因他即將接班,歐巴馬年底又將競選連任,當然成為重大新聞。但何謂重大新聞?歐美懷疑伊朗發展核武,實施經濟制裁;伊朗則揚言封鎖荷姆茲海峽。海峽中的格什姆島是扼海峽出口的軍事要塞,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地質公園。一旦開戰,世界地質公園恐遭烽火波及,但媒體幾乎不提。

媒體或政府的關注點,似乎與觀眾、選民脫節,媒體一窩蜂報導政經等「重大新聞」,也帶來「視覺疲勞」。當美國民眾請願說:「親愛的白宮,請告訴我們外星人的真相」,看似開玩笑,何嘗不是對「重大新聞」的反諷。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的英國獨立報,頭版沒有任何新聞,只有三個大字:NO NEWS TODAY(今天沒有新聞),但有一排小字印在最下面:「只是六千五百個非洲人死於至今已可避免、且能治療的疾病。」

有網友認為,民眾對媒體一窩蜂現象也必須負責。「因為有人愛看,新聞才一直播,造成嚴重不平衡。」但閱聽人邊看邊罵,眾所周知;媒體也非毫無檢討,部分媒體在地方版「平衡」全國版,大幅報導弱勢、身心障礙者新聞;在全國版,弱勢者新聞是不必刊登的小事,在地方版又長期成為重大新聞。過猶不及,會不會造成「關心疲勞」?

由於收視率低,國際新聞在台灣媒體幾乎消失,許多人擔心缺乏國際觀。非洲人死於疾病,在國際版不是新聞,而波諾描繪的世界圖像,與主流媒體不同。台灣人要培養國際觀,必須走出自己的路,不能一窩風跟著國際媒體走,當然更不能放任新聞極端單一化,給閱聽人狹隘的世界圖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