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企業聲譽調查結果公布,蘋果公司超越谷歌成為二○一二年企業形象最優公司;同時,蘋果最新公布的季報顯示,去年第四季獲利達一百三十一億美元,創下單季獲利新高。可是,蘋果企業形象與獲利達到歷史高峰之際,其供應廠商也遭勞工團體批評為血汗工廠,正由公平勞動協會(FLA)調查,這項調查會產生什麼影響,值得密切關注。
這項由哈理斯互動公司,針對六個項目評比的美國企業聲譽調查,蘋果公司在願景和領導力、產品和服務、財務表現、工作環境等四項高居第一,在社會責任方面排名第二,在情感吸引力排名第四。蘋果總得分為八十五點六二,創下消費者意見調查十三年以來最高紀錄,這項調查共有一萬七千人參與。
調查同時顯示,有六成受訪者認為美國企業形象去年下滑,各產業中以金融服務業跌幅最大;有七成五受訪者認為銀行業是美國經濟問題之一,這可能與「占領華爾街」運動的衝擊有關。
蘋果公司在創辦人賈伯斯去世後,企業獲利與聲譽繼續向上攀升,並達到歷史新高。《紐約時報》在一月底刊登有關大陸血汗工廠內幕調查指出,蘋果公司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規模最大且最成功的企業,但這樣的成功背後卻是許多勞工的血汗換來的,他們在惡劣環境中工作,其中部分工作環境有致命危險。
何以最優良企業的代工廠商,會被質疑是血汗工廠?這家優良企業在選擇代工廠時做了那些努力與要求?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蘋果公司對於未依標準作業流程的供應商將終止合作關係,自二○○七年開始,已有十五家供應商遭撤換。不過,蘋果給予代工廠商相當低的毛利,這些代工廠為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使用廉價化學藥品,或要求員工增加工時、提高效率,因而犧牲了勞工權益。為抗議蘋果公司剝削勞工,美國兩大民間團體日前發動廿五萬人連署,要求該公司整頓代工廠的勞動條件。
針對外界的批評,蘋果表示,公司將嚴肅看待全球供應鏈的工作環境,並委託公平勞動協會進行獨立調查。雖然蘋果對外宣稱嚴格要求代工廠落實符合標準的勞動條件,確保勞工權益。不過蘋果在大陸的代工廠曾多次發生員工跳樓與爆炸等意外事件,顯示其中存在許多應改進的地方。
在資本主義體系下,蘋果以研發優勢賺取最大利益,讓各代工廠商之間相互競爭,拚命壓低價格以爭取訂單;不僅代工廠利潤微薄,位於價值鏈最底層的勞工,更居於最弱勢。在蘋果代工廠商中,拚命賺取微薄毛利,背負血汗工廠惡名的正是台灣在大陸的電子廠商。
從美國民間勞工團體抗議蘋果剝削勞工的事件看來,蘋果對代工廠的勞工權益保障必須負起最大責任;另一方面,台灣電子業更要嚴肅面對產業升級問題,唯有加快腳步,提升研發水準,才能早日擺脫代工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