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政治對立極為嚴重,彼此間的叫囂與對抗從未中止,政黨惡鬥消耗了社會資源、政治計算侵奪了民眾的權益與福祉。原因都在於選舉考量,因為選票的爭奪,導致政黨間始終惡言相向,只為一黨之私不顧人民權益與福祉。未來兩年沒有任何選舉,是台灣很久未見的好機緣。這兩年終於可以擺脫選舉的陰魂,該是朝野各黨同心協力建設國家的大好時機,可以不要再將所有資源內耗在選舉的鬥爭上。
馬英九總統最近主動釋出訊息,希望邀約各在野黨領袖及立法院黨團會面,創造彼此對話及溝通機會。但遭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回絕,親民黨方面則傾向等收到正式邀請之後再研究。對此,馬總統表示遺憾,強調仍會釋出最大善意,希望盡速促成在野黨領袖會面,以凝聚朝野共識,加速國家建設與發展。
所謂責任政治及政黨政治,是朝野善盡施政及監督功能,以發揮理性制衡效果。但如果施政及監督雙方為了政治利益而私心干擾,就會造成混淆不清的政治文化,及錯亂的政治價值觀,使得政治成為社會最大亂源,引發民眾反感。
如果施政與監督的力量能夠彼此藉由理性溝通,善意協商,共同為台灣未來的政治發展,提供一個積極而建設性的方向,這是全民之福。所以無論在朝在野,對於民主國家之發展,均具等值重要性,缺一不可,這也是馬總統希望邀約各在野黨領袖及立法院黨團會面,創造彼此對話及溝通機會的深意。
二○○○年民進黨首度執政後,阿扁總統就深知政黨合作的重要性,因此積極安排「扁連會」與「扁宋會」,在野政黨也做出良性回應,本來是台灣朝野結束惡鬥最佳時機,可惜阿扁總統並沒有真心誠意,「扁連會」在扁見連後半小時宣布停建核四而破局;「扁宋會」則更是扁向宋宣示效忠中華民國的表態大會,卻因「撕裂泛藍」的「陽謀」計不得售而破局。
於是在缺少在野黨合作的情形下,讓扁政府舉步維艱;只好利用體制外建構之政治操弄模式,如兩岸議題之跨黨派小組、經濟發展委員會、政府再造委員會,以及國家安定聯盟等皆是。但是用這些體制外建構的單位,來吸收在野黨的人士,由於其為非正式管道,難有功效,終至無疾而終。
現在馬總統既然誠意邀請相會,蔡英文主席的「十年政綱」正可借此機會納入政府的施政範疇。宋楚瑜主席更可以貢獻其在公共領域的長才。其實只要擱置統獨爭議,避開兩岸議題,朝野各政黨可以齊心協力為人民做的事極多,尤其在民生與經濟等議題上。
民進黨蔡主席任期到二月底,也許要等待新的主席產生才能做出決定,但是立法院黨團何妨先接受總統伸出的友誼之手,共商國是;這不是摸頭,是為民福祉。深盼能告別朝野惡鬥,雙方在促進國家進步與發展的共同目標理念下,開創良性競爭、共同合作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