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關卡重重,人情冷暖,是非紛擾,如何擺脫生活的苦惱,過自在歡喜的人生?「六度」就是人生的根本智慧,能引導我們遠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佛光山福慧家園二月五日新春後首次共修會,主題講座「六度的人生」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主持,由分別來自教育、務農、工人、營運業等的佛光會幹部:分會會長郭明傳、督導魏訓章、中區委員巫啟謀、督導洪信助擔任與談人,代表士農工商等不同的工作領域,分享如何依靠正信的宗教信仰,創造自己歡喜的人生。
覺培法師表示:「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種修行法門,佛教以六度為度生舟船,作為對治貪瞋痴的藥劑,能降伏無明煩惱的習氣,幫助人們創造幸福的人生。
洪信助所以會選擇加入佛光會,是從新聞報導台北大安公園「觀音不要走」的抗爭事件,看見星雲大師出面處理,而消弭一場宗教衝突。經營交通營運事業的他表示,親近大師後更知道要好好待人,如只要員工有付出及表現,就用紅包來鼓勵,感謝員工用心,讓他能安心推行佛光會的會務。這種獎勵的紅包文化,便成為公司文化特色。去年參加短期出家、佛祖巡境行腳托時,洪信助因生病感冒,員工體貼幫忙送茶水、腳底按摩,並且全力加班支援佛祖車駕駛工作,讓他感到好窩心。
身為高中訓導主任的郭明傳加入佛光會,意外使岳母的骨灰能如願安奉在佛光山萬壽園,他笑著說:「請不要小看這張會員證!」這件事令他以佛光人為傲,樂於承擔會長的工作,並忍辱精進,他說:「當會長,要能夠『什麼都是我的錯』。化解人我的糾紛與對立,善用般若的巧智,執行流動管理。」並以禪修為修持的定課,讓身心安住法喜中。
「佛光山很正派、很平等,以文化教育為主要,大師為佛教無怨無悔地奉獻精神……」這些都是務農的魏訓章接觸佛光山的主要因素。他種植木瓜、茄子,唱歌給木瓜聽,拿自栽的蔬菜,到處與會員結緣。凡事務本老實的他認為,忍辱不可少,精進更重要。因為看見太太每次參加共修回家,臉上總是笑嘻嘻,心想:自己沒去吃虧更大。因此,農務再忙也會抽時間參加法會共修,提升生命的內涵。
巫啟謀一九七五年首次上佛光山,被一群挑土擔水「做苦工」的佛學院學生與法師所震撼,隨後退伍回彰化,為了謀生而從事抽化糞池的清潔工作,剛開始時極為自卑,後來開始接觸福山寺學佛,懂得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上,並時常以佛陀的弟子挑糞尼提為榜樣來自勉。巫啟謀表示:人的汙穢太多,煩惱太多,就不能夠自由自在。當我幫別人處理汙垢時,內心充滿著歡喜。
覺培法師最後總結,人生因為有信仰讓我們提升,跳脫紅塵,越過藩籬,走出生命,感謝他們分享寶貴的經驗,豐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