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佛館與全國美術館的近七百位義工參與研習,聆聽法音宣流。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大樹報導】「義工精進培福,以法相會。」佛光緣美術館六月三十日、七月一日於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禮敬大廳五觀堂舉行「佛館義工精進培福日暨佛光緣美術館二○一八年義工聯合講習會」。佛館義工與全國美術館近七百位義工參與,聆聽法音宣流。
講習課程精采,邀請到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開示「佛法真義─苦空、無常、無我」、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覺冠法師主講「佛經傳譯的千年之路」、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持獻燈祈福法會,及副館長永融法師為六月分義工慶生等溫馨活動。佛館館長暨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指出,「與佛同行—佛館的國際策展」展覽至今,把展覽做到國際化,國際間大量報導佛陀紀念館,至今共有一百二十一則的國際報導。
人間佛教 佛陀本懷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主講「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慈惠法師指出,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其實就是佛陀的本懷。既然是佛教,為何大師還要加「人間」兩字,只因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都在人間,始終心繫社會、關懷大眾;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只是回歸佛陀本懷,把佛陀原始教誨發揚光大。佛陀講「苦、集、滅、道」解決人的根本煩惱,佛陀本懷即以「人」為本,依據佛法做人處世,能使人獲得幸福與安樂。
談及「與佛同行—佛館的國際策展」,如常法師表示,從二○一七年十二月,將近六個月時間,佛館為國際展覽投入所有心力與時間。展覽匯合學術界、文化界,讓觀者在其中感到滿滿法喜。這次展覽分為四部分「如何跟國際接軌、專業對話、學術研討會與問卷調查」。日前,英國《倫敦時報》報導展覽,同時大量報導佛陀紀念館,展覽至今有一百二十一則國際報導,把展覽達到國際化,真正做到以文化弘揚佛法。
「與佛同行」體現集體創作理念,由策展人歐洲區總住持滿謙法師協助聯繫、如常法師負責台灣展場規畫、學術策展人為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漢教授,也是佛教考古學者。去年,委託倫敦住持妙祥法師拜訪杜倫大學,拉起兩邊佛教首次考古展覽。
為人服務 歡喜年輕
優秀義工頒獎典禮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表示,每次活動都會看到義工的發心,義工全心付出,以寺為家。佛門常講「菩薩道、菩薩行」,義工就是菩薩。現代人如何減緩老化?經過醫生的研究,就是走入人群、為人服務,做義工必須走出去,與大師「人生三百歲」的理念相通。義工愈做愈歡喜,愈做愈年輕,做義工提升生命的價值。
會場貴賓雲集,還包括: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暨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依來法師為義工頒發獎項。全勤獎張禹如等三十四人,林麗惠等服務獎六十五人,勤習獎黃筠樺等十四人,資深銅獎林玉釗等十二人,資深銀獎林美菊、趙麗娟共一百二十八人榮獲殊榮接受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