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部長篇電視劇《Lost》,講述一架飛機失事墜落在海中的孤島,機上各國人士在森林中掙扎求生的故事。劇中,人們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彼此的衝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覺得「Lost」(迷茫)這個名稱取得極為恰當。
在叢林學院最初的兩周中,我也曾生起迷茫。學院的生活作息、出坡勞動以及規範制度,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同學間缺乏溝通,對老師的威懾也戰戰兢兢。原本的「我」彷彿已不復在,而像一位初入學的小學生。記得入學第二天睡醒時,那份迷失方向的感覺特別強烈,只是之後忙碌的作息,將它漸漸抹去了。
還好我習慣寫日記,常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在心中的「阿蘭若閒靜處」,思考曾經的發心、來求學的目的和將來的人生目標。從溫故知新中激發自信,把未來的鏡頭拉近,才能看清楚自己,不再茫然。
特別是那天的一場大雨,使我更拋卻迷失,堅定了信心。
那天傍晚的雷雨滂沱。在往雲居樓用藥石的路上,我不時留意腳下,看著雨水如溪水般由上而下,襯著昏黃色的路燈,不禁有點頭暈目眩,彷彿人也會隨著這涓涓溪水向下流去。然而一抬頭,望到前方的「選佛場」建築物和前行的隊伍,立刻回過神。
當下想,遠方的人生目標若是明確,心中的信念就不會退卻;眼前儘管還在學習適應階段,有迷茫的時候,但只要思惟將來,即最初的一念發心,則能由迷而轉悟:不隨波逐流,能隨緣不變。
雨夜的情景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且把它當成人生的參照:讓我產生自覺的力量,激勵自己在這叢林中成長,不再迷失,向著未來的目標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