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扶協會: 充實生活當務之急

李祖翔 |2012.02.11
936觀看次
字級

由中華樂扶社會服務協會成立的樂扶庇護工場,是第一家許可經營「印章、獎盃、獎牌、獎座」加工的庇護性工場,工場成員於台北市政府提供刻印服務已有至少十六年的經驗,員工以腦性麻痺與肢障為主,有十名工作者,製作類型在網路銷售或手工藝通路中屬罕見,公益商城中擺上的是瓷杯與開運印鑑,協會活動企畫梅舜蘭說,職業訓練及銷售平台,讓身障者對未來有更多發展空間與希望。

梅舜蘭指出,庇護工場營運才兩年,但職訓對成員來說很重要,「我們甚至開放特殊學校應屆畢業生來實習,結果看到孩子的轉變,家長說,雖然實習已經結束,若能讓孩子繼續來工場,不領薪水都無所謂。」實習生小奕即將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在家排行老么,備受寵愛,由於腦性麻痺的緣故,家裡很多事都不需要他來做,自然而然,個性高傲、與人相處產生不少偏差。

小奕的父母從事教職與銀行主管,家境堪稱富裕,不曾洗過碗、做家事,剛到工場,和人說話都帶有命令口吻,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他要說:「你!去幫我拿過來!」職業輔導與就業輔導員採取鼓勵及有原則的教導後,短短兩個月,小奕不僅會說謝謝,還會幫媽媽洗碗,現在的他,充滿自信。梅舜蘭說:「家人都認為他是腦麻,手腳不協調,所以不會洗碗,最後連他自己都深信不可能做到,但現在他證明自己做得到,而且洗碗洗得很快樂。」

為什麼「證明自己能洗碗」會是改變腦麻患者態度的轉捩點?梅舜蘭觀察,發現身障者對於自己的未來,常抱著不敢去想像的態度,如果不是受過訓練,他們無從想像一個處處需要受人幫助的人能有未來。「不相信我能成功,就沒有訂目標的意義,長此以往,會增加社會成本,變成沒有產出能力的群體。因此職訓要透過細節的影響,累積成一個大轉變,功能好的可以做複雜加工的工作,低功能的能清潔環境。」

要為身障者找到合適、能謀生、能成長的職務,並不容易!樂扶工場有位已轉介出去的成員,行動不變,不適合做打掃,不過他能做的事卻只剩打掃,協會就幫他申請助行器,避免拖地時跌傷。但他內心渴望成為一個正常人,不願意使用助行器,就輔員無奈,只能勸他戴上安全帽,保護自己。

嚴格說來,為低功能的身障者謀職、維持生計的問題,對社福界人士而言還太遙遠,怎麼充實他們的生活才是當務之急。梅舜蘭表示,協會職訓開設的課程包含生活習慣的改善、兩性課程、運動、機構參訪,兼顧身心靈與健康狀況,「有了同儕之間相互砥礪,訂定生活學習目標後,即使是智能障礙,多動腦,潛能也會被激發。」

而選對庇護性就業的種類,不搶烘焙風潮,反開創新道路,樂扶工場的收支就可以在兩年內打平,這在庇護工場的營運機構中已算非常傑出,除了公益商城為他們帶來少許訂單外,與政府合作,受委託辦理職訓,接受補助再回饋到服務對象身上,也是成功的原因—非營利組織近年來都有這樣的運作模式。

樂扶庇護工場只成立兩年,中華樂扶社會服務協會也只有五年,協會經營的理念卻很激勵員工,梅舜蘭說:「理念是明知庇護工場不好做,卻一定要做,做一點、再做一點,力量雖小,有做就相信能改變。」目前工場商品包含製作原子章、木頭章、橡皮章、迴墨章、關防、圖記等各式印章,及防水雷射原子章獎盃、獎座、皮革,另有社區清潔服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