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識流】 平原上

吳妮民 |2012.02.08
1111觀看次
字級

編按:醫師的生活中有些不為人知的甘苦,也常有機會照見生老病死的切面,遇見感人故事。本專欄透過作者第一手觀察,以散文筆法敘述並記錄讓人觸動的瞬間,呈現裹在白袍下的慈悲心與赤子情。

車子駛上道路,迅即被一片濃淡綠意包圍。稻葉綠、新綠、黃綠、泥褐綠,波浪一畦畦湧向天邊。九月了,西部平原的陽光仍金熾熾,這裡的秋天來得晚。

產業道路通往莿桐。每周二早上八點半,我們自醫院啟程,小小廂型車,備有藥箱、電腦、護理人員及醫師各一。那是一周一次的偏遠醫療。地點,選定平原上兩個未有診所或衛生所服務的村落。當地居民每要就醫,得開半小時的車,加上至大醫院排隊等候與返回的時間,「麻煩!」他們常這麼說,務實的農民擔心田事因而荒廢。

其實偏遠醫療的理由並不偉大。起初,它因應「醫院評鑑」而生。過程彷如軍事操演、校閱,形式大於實質意義,總讓手忙腳亂的醫院硬生生變出一些政策,應付繁雜瑣碎的評估項目。評鑑結束,政策卻不能因此廢去,醫療車仍得駛往鄉間道路。好在當地居民給予正面評價:「有你們來這裡,拿藥方便了。」為了生活不得閒的阿伯阿嬤,農忙前先趕來拿藥,戴著斗笠包頭巾,在醫療站與鄉里鄰人聊家常,領了藥,再上工。取藥看病的便利,讓他們逐漸習於好好吃藥控制疾病,注意身體,那或許是奔波最大的慰藉。

不拿藥,亦可以來量量血壓,交換日常。阿婆站在廟門等候,「今仔日較晚?以為恁不來了。」「嘸啦,上一站人多,被卡住。」家在廟旁的阿婆,每周總來報到,不看病,只是陪我們坐坐,聊聊她的先生與她久未成眠。她喜歡隨行的護理人員,嘴笑目笑地說,「我是要來看水姑娘仔的。」

因此,也許會有人期待著吧,當艱困經營的廂型車疾疾奔過樸素的土地。

近午,收妥器材藥物,走出活動中心,護理人員拉下鐵捲門。我看見,活動中心的外牆上,貼著一張尋找女孩的海報——那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新聞了,住在附近的女孩赴同學處借取課本,田間道路上,她被陌生男子帶走,再沒回來。

溫柔、母性的綠色平原上,發生了這麼一件悲傷的事。海報的顏色已褪去,卻還未撕掉。只有颳過平原的風,獵獵地,吹著紙角。

(作者為國立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吳妮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