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李碧華報導】龍年開啟,元宵燈會燦爛耀眼,「燈龍」在華人的迎春天地裡
綻放異彩,尚未躬逢其盛的人,還有一個禮拜跨進燈海,抓住年節歡慶的餘韻。
說起燈會主題,燈史二十年來無不由十二生肖來發想,台灣的第一座花燈在一九八九年由雕塑名家楊英風設計,當年生肖屬牛,但因為是「歷史第一燈」,還是選擇了最吉祥的龍做為主角,往後一脈相傳,每座花燈都代表設計者的嘔心瀝血,許多設計團隊加入評選,希望自己的創作能躍上舞台大放光芒。參賽人柯淑媛指出,這些年,台北一年不如一年,由動線完美的中正紀念館搬移國父紀念館廣場,氣勢已不如前,中南部卻有日異做大之勢,「經濟景氣是關鍵,二十年前,華航等知名的行號提供燈會外的花車區經費,由一百萬慢慢變二十萬,這幾年,連花車區都取消,影響整體可看性。」
這民俗盛景從首善之都台北傳到中南部,因為視覺易於營造,已成年節重量級活動,吸引無數中外人潮。柯淑媛說,走馬看「燈」,雖然只是應景的節慶活動,但近年來在科技掛帥下,每一盞燈都極盡壯觀華美之能事,大玩創意,十分有看頭,「主題燈設計與製造集合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集體創作出來的;擁有這樣的團隊,加上自己創意設計的能力,才能成為燈會的主導者。」
連續九年得到評選第一名的任政林則說,這項由交通部觀光局所主辦的一年一度年度盛會,從一九九一年開始,前三年都由名雕塑家楊英風承接,其後才採取公開比稿方式,一九九三年是雞年,觀光局的燈會主題為「一鳴天下白」,初次參選的任政林獲選為主題燈,也從此開啟了台北燈會比稿的「常勝軍」之旅。接下來又連續在「狗年」及「豬年」兩年掄元,不過,在豬年卻碰到了「意外」,任政林說,當年雖然一如既往拿到第一,但贊助廠商卻與第二名參賽者議價並承包,因此次年「鼠年」參賽受影響未能獲選,所幸「牛年」在評審團的堅持下,總算又拿回主題燈的主導權,創造連莊九年的歷史紀錄。這一年,還同時拿到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台北燈節」,並以「飛天祈福」吉祥作品風靡台北都會區。
燈會主題燈的創作絕非簡單之事,在柯淑媛看來,九次連莊的確靠實力,燈光、音效、雷射、特效、配樂、電腦設計等各界通力合作才足以達成任務,需要多方面的專才,鋼骨結構、力學等也都缺一不可,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創意。
任政林也舉例說,一九九九年的台北燈會,贊助廠商為中華電信,為了配合廠商的商業需求,特別在當年主題「兔」上加戴耳機並配上手機,造型相當前衛與先進,這種藝術與商業結合的創意模式,也是近年來流行的趨勢。
台北燈會發言人駱香芸則指出,由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元宵活動之所以由中正紀念堂移師東區的國父紀念館,一來有市政府廣場做腹地,兩區黏在一起,參觀動線更流暢,二來是中正紀念堂場地借用費周章,乾脆在自家地盤更方便,「何況東區日益繁榮,觀燈人潮更容易集中。」她不認為台北規模日漸式微,「南北各自拿創意吸引人潮。」
對於燈會期許,柯淑媛與任政林同聲表示,燈會是台灣觀光重頭戲和賣點,在國際上能打出特色,尤其燈會是春節的延續,有一波長的檔期可以吸引國內外的觀光客,如果整體規畫得宜,是難能可貴的觀光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