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記事-- 台灣電影史

文建會 |2012.02.04
1040觀看次
字級

西元1979年(民國68年)

●新任新聞局長宋楚瑜推動金馬獎專業化、國際化、藝術化三大目標。除大幅增加評審的專業名額外,同時將頒獎典禮擴大為晚會,邀請伊莉莎白.泰勒與詹姆斯.梅遜參加,誠為一時盛會,往後三年亦都邀請國外影星參加。民間開始重視電影,金馬獎成為社會事件,而不只是電影圈活動。

●法國文化中心支持舉辦「法國電影節」。對於美國電影壟斷的情形聊作平衡,結果大受歡迎。

●公營機構的政宣電影未改,今年計有《成功嶺上》、《古寧頭大捷》、《小城故事》等。三月,《成功嶺上》捧紅了許不了,是八十年代重要的電影票房寵兒。

●劉立立繼承瓊瑤∕林青霞的愛情文藝主流,拍攝《一顆紅豆》、《雁兒在林梢》。此時瓊瑤小說已有一貫流程,先在《皇冠》雜誌發表,繼而編劇,再由自己的製片公司拍攝,形成脫拉斯雛形,販賣愛情幻想。

●胡金銓的《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公映。劉家良幾部佳片亦上映《爛頭何》、《瘋猴》、《中華大夫》等。洪金寶《贊先生與找錢華》、孫仲《教頭》、成龍《笑拳怪招》,都是武打片轉型期之代表作。

●同年台港都有新銳電影出現,雖成就不一,卻有新氣象。如徐克之《蝶變》,王菊金的《六朝怪談》。此外許冠文的《半斤八兩》、吳思遠《廉政風暴》均從香港本地推銷到台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