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創造有生命的價值

 |2012.01.21
1656觀看次
字級

年前美國紐約州一名十七歲少女珊曼莎.葛維(Aamantha Garvey)因家貧住進遊民收容所,但她很爭氣入圍英特爾科學競賽準決賽,這項科學比賽已舉辦七十年,其中有七位得主曾獲得諾貝爾獎。珊曼莎的遭遇經媒體報導後,各界善款湧入,他們一家人因此有了暫時棲身之所。珊曼莎的故事顯示,只要肯努力,終究可以出頭天。

珊曼莎的父親是計程車司機,出車禍失業八個月,母親是護士助理,除夕夜因付不出房租,被房東趕了出來,只好住進臨時收容所。珊曼莎所做的研究是「肉球近方蟹對蚌類數量的影響」,她發現蚌類遭外來攻擊時,外殼會變得更堅硬,這項研究結果正好凸顯珊曼莎不屈不撓的精神,民主黨眾議員還特別邀請她參加歐巴馬總統的年度國情諮文演說。

莉姿.穆瑞(Liz Murray)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不同於許多來自富裕家庭的哈佛學生,莉姿出身貧寒,小時候父母沈溺於吸毒,曾經窮到被迫偷食物果腹,十五歲時更一度流浪街頭。莉姿的媽媽因愛滋病去世後,她決定重回高中讀書,幸運獲得《紐約時報》獎學金,順利申請進入哈佛。莉姿把自己的故事寫成《從街頭到哈佛》,出版後成為暢銷書,並被拍成電影。目前她成為勵志演說家,鼓舞更多人奮發向上。

美國社會崇尚個人主義,鼓勵年輕人獨立自主、白手起家,類似珊曼莎、莉姿在接受良好教育之後,成功地脫離貧窮的例子,令人津津樂道。在台灣,有不少貧童在慈善機構協助下努力向上,最後闖出一片天。以《賽德克‧巴萊》中的男主角林慶台為例,從小住宜蘭縣大同鄉,年幼時喪父,家庭陷入困境,成為第一屆家扶中心認養童。林慶台說:「感謝家扶,沒有家扶,就沒有今天的我。」

獲得國際服裝設計大獎,被視為「台灣之光」的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小時候也是家扶認養童。他在三歲時失去父親,從小學到高中有十二年時間受到家扶中心照顧,每月一千七百元補助,幫助他熬過許多困難,二年前並遠赴英國倫敦藝術大學進修。古又文自己出身貧困,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書,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尋夢想。

從美國的珊曼莎、莉姿到台灣的林慶台、古又文等人不屈不撓,活出生命的價值。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再怎麼貧窮,都不應該自我放棄,而教育是讓窮人翻身,打破世代貧窮,向上提升的最重要方法。政府財政再怎麼拮据,教育經費絕對不能省,更應加強對偏遠地區或貧困家庭的教育補助。

他們的例子也說明,一時的流落街頭,並不代表一輩子都貧困。台灣耶誕節前夕曾發生遊民遭潑水事件,引發輿論強烈批判後,最近又餘波盪漾,民代對遊民惡言相向,還召開記者會指責為遊民發聲的民間團體。這些現象顯示,社會上某些人對於遊民的遭遇與形成背景認識實在太少,政府對遊民的輔導與照顧也相對不足,不但未能伸出援手,還要潑冷水,令人痛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