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寶箱】 生機飲食的正確觀

黃建勳 |2012.01.20
1111觀看次
字級

黃建勳

生機飲食(organic food)又稱有機飲食,是指不吃經過人工程序干擾過的食物,包括農藥、化學肥料、基因改造、添加物、輻射線或各種去殼、研磨、去糠等動作。生機飲食強調食用無汙染的食物,對個人健康與地球環保都有益處。

生機飲食較引起爭議之處,在於食材是否避免烹調;生食、烹調都各有優缺點,建議依身體狀況調整生熟食比例。例如,苜蓿芽是生機飲食中常用的食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因為其中刀豆胺基酸會加重紅斑性狼瘡病友自體免疫問題,使得紅血球破裂引起貧血。

有機蔬果並不代表無菌或無寄生蟲卵,生食時應清洗乾淨。豆類因含胰蛋白抑制因子和血小板凝集素,不建議生食,加熱破壞才不致傷身;全穀類食物也需要經過烹煮,才有利於消化吸收。蔬果和芽菜生食則因人而異,發生過敏或身體不適,表示該食材不適合生食;長期下來若感覺身體虛寒或容易飢餓,也建議減少生食。

美國農業部研究顯示,慣行農法生產蔬果的維他命含量,僅及一九六○年代的一半。根據最近文獻和歐美碩博士論文研究,證明有機食品比慣行農法生產的食物健康,營養成分比較好。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有機食物其農藥殘留,包括硝酸鹽濃度,比慣行農產品低。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強調:美國若將栽培黃豆及玉米的農地改為有機耕種,就可達到該國京都議訂書目標的七成。

隨著有機蔬果風行,有機肉品也水漲船高,但德國食物觀察組織報告指出,有機肉品與畜牧業對氣候有重大影響,有機公牛肉的碳足跡甚至遠高於一般公牛肉的排放量。全蔬食者既使食用「非有機」農產品,碳排量也僅約為有機雜食者的七分之一。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有數百名牧場主人已決定不再為了肉品養牛,全面改種小麥與大麥;至少還有千名牧主也跟進不再經營畜牧業。食物悠關人類的未來,只要大家多選擇有機蔬食,特別是當地當季的農產品,水土和生態就會多一分保障,社會也會更符合「健康、生態、公平、關懷」的原則。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黃建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