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源》經典名句】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編著/文心工作室 |2012.01.20
42508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潛‧歸田園居之三〉

讀懂名句

在南山下播種豆子,但是野草茂盛,豆苗卻很稀少。清晨起來清除雜草,等到月亮升起時才背著鋤頭回家。道路很狹窄,兩邊的草木很高,傍晚的露水沾溼了我的衣服。衣服濕了不可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願望就好。

名句故事

這首詩在描寫陶淵明歸隱田居後實際耕作的情形。陶淵明是農場的「新鮮人」,他的經驗不足,所以「草盛豆苗稀」一句,可以令人想見由於其不擅農事,以致雜草長得比豆子還盛的情形,雖是意料中的事情,但也不禁令讀者莞爾一笑。他很努力,早上一早起來,清理野草,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家,經常被道旁草上的露水,把衣衫弄溼。

有學者形容:「田園亦有田園之苦況」。但陶淵明說衣服沾溼了也不值得可惜。因為他最希望能完成自己的心願。那麼是什麼心願呢?

我們根據歸田園詩的第二首詩的描述,陶淵明的生活是這樣的:「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居於野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不頻密,車馬稀少,很少與人交往應酬。在白天,他掩上柴門,在布置簡單的農舍內,完全沒有俗念。偶爾走到偏僻的地方,就撥開野草前進;與村人碰上了,大家打個招呼,「相對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不談世俗的話題,交談的話題總離不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可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單純,這樣的純真生活就是陶淵明的心願。

新說名句

蘇軾很喜歡陶淵明的作品,他曾經和朋友一起欣賞這首詩,並且深為感動的說:「覽淵明此詩,相與太息。噫嘻,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意思是說:觀看陶淵明這首詩,大夥兒不禁一起感慨了起來。咦!早晨的露水沾到身體都覺得不足為惜,這樣看下來,我們可要感到非常慚愧了。

陶淵明的農民生活,表面上看起來無憂無慮,但實際上卻是相當吃力,收穫不好的情況下,單純農耕收成,並不足以維持全家老少的溫飽。陶淵明的「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意思就是說:耕作雖然很辛苦,卻可以免掉官場上逢迎拍馬的痛苦,換來精神上的愉悅,因此他也說「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歎」。

而一生不順遂的蘇軾在看到陶淵明如此之窮苦卻能「但使願無違」,於是他也感同身受的在〈答任師中家漢公〉曾說:「豈比陶淵明,窮苦自把鋤。」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