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

文/慧傳 |2012.01.08
16173觀看次
字級

引言

有一天,佛印禪師登壇說法,蘇東坡聞說趕來參加,座中已經坐滿人,沒有空位了。禪師看到蘇東坡時說:「人都坐滿了,此間已無學士坐處。」

蘇東坡一向好禪,馬上機鋒相對,回答禪師說:「既然此間無坐處,我就以禪師四大五蘊之身為座。」

禪師不徐不緩地說:「學士!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如果你回答得出來,那麼我老和尚的身體就當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那麼你身上的玉帶就要留在本寺,作為紀念。」蘇東坡一向自命不凡,以為必勝無疑,便答應了。佛印禪師就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請問學士要坐哪裡呢?」

蘇東坡為之語塞。因為我們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沒有一樣實在,不能安坐於此,蘇東坡的玉帶因此輸給佛印禪師了,至今還留存於杭州金山寺。看完這則公案,佛印禪師所說的「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是何意義呢?



四大本空 物質世界的虛幻不實



我們常聽到一些不了解佛教的人,也會把「四大皆空」掛在嘴邊,卻誤認為酒色財氣都要空,其實四大苦空,是佛教對世界本質上的說明。

佛陀告訴我們「四大皆空」的真理,目的就是要我們了知物質世界的虛幻不實,從而返觀自照,在心靈上開發無盡的財富,在精神上尋得永恆的幸福。

「四大」,就是指結合物體的四種原素,大至世界、人生,小至一花一草,莫不由四大種的原素結合而成的。這四大原素就是地、水、火、風——地是以堅硬為性、水是以潮濕為性、火是以溫暖為性、風是以流動為性。

以人體為例,人體的毛髮爪牙、皮骨筋肉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便溺是潮濕性的水大;體溫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人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四大和合,若是四大不調,那就要病了,甚至四大分散,那就是死亡了。人是如此,花草也是如此,比方說,一朵花的成長,一定要有肥沃的土「地」,要有適宜的「水」分,要有溫暖如「火」的陽光,要有流動的空氣和徐「風」,若是缺少一大,花兒就不能成長開放了。

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了解,世間林林總總的森羅萬象,乃四大假合而成,緣聚則生,緣滅則散。進而讓修道者對「我」及「我所」的執著的破除。

五蘊非有 破除眾生的執我為有



星雲大師在《佛光教科書.佛教的真理‧五蘊》一文中提到:「四大假合的色身,是一種物質的現象,而人之所以稱為『有情眾生』,除了具有物理機能外,還有憂、悲、苦、惱、喜、怒、哀、樂等精神狀態。人是由物質和精神聚集的和合體,所謂物質,就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佛法名之曰『色』;所謂精神,就是佛法所說的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五者,是構成我人身心的五個條件,稱為『五蘊』;五蘊就是『我』的代名詞。」

「五蘊」又稱五陰。《大乘廣五蘊論》說:「蘊者,積聚義。」《摩訶止觀》卷五載:「陰者,陰蓋善法。」意指眾生是由色、受、想、行、識等五法「積聚」而成;此五法能蓋覆、遮蔽眾生本來的真如佛性,因而起『惑』造『業』,受無量劫生死輪迴之「苦」。  

凡夫因執著五蘊為實有,認妄為真,所以在六道中生死流轉不已,無法出離。佛陀為了破除眾生對「執我為有」的愚迷,故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真理。

就如同《心經》裡提到的,希望眾生都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放下對「我」我所」的執著,才能像觀自在菩薩一樣,以般若的智慧、廣大的慈悲力利益一切眾生。



後記

佛光山佛陀念館在建設期間,星雲大師曾說:「誰能主持佛陀紀念館的建築工程?只要不執著己見,能夠『無我』的人,就可以擔任。」因為無我,才是真我;無我,才是大我;無我,才是讓我體會出一個我,而不是虛妄的假我,以「無我」的心來建佛陀紀念館,沒有執著亦沒有成見。可見「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和我們生命、生活的關係。

歡迎大家於一月八日蒞臨福慧家園參與這一場「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共修,來認識「我」的真面貌,進一步達到幸福快樂圓滿的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