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詩偈 文/慧傳 |2014.08.03 語音朗讀 34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人間社 慧傳法師 圖/人間社 圖/人間社 文/慧傳 星雲大師在〈佛教與文學〉寫到:「文學是人類傳達感情、心靈與智識的方式之一。不論是訴諸文字的散文或小說,抑或是透過有影像聲響的戲劇作品,都是人類傳達憂悲喜樂的方法。具有創造性的文學作品,有時更能超越時空的藩籬,展現無拘無束的心靈思想,達到報導、娛樂、教育的效果。」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當時並沒有文字著作,所有教理都是透過口傳方式傳承。而佛弟子為了確立教法,結集佛教經典,並分為十二種文學形式:1.長行2.重頌3.記別4.諷頌5.自說6.因緣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廣11.未曾有12.論議。其中的「重頌」、「諷頌」早已開啟「詩偈」章法。 追溯中國佛教文學的起源,中國最早對於偈頌的研究,要從佛教經典傳入中國時期開始。隨著佛教逐漸融入中國文化,佛教詩偈的形式、內容、功能都不斷發生變化。當詩偈逐漸被當代佛教接受後,各種詩偈作品迭出不窮。 南北朝時期,由於「般若學」的廣泛傳揚,文人學士多與高僧交往,受其影響頗為深厚。「般若空」、「禪宗」及「淨土宗」的思想,更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與意境,中國詩歌也因佛學而展現新局面、更顯多采多姿。 在人間佛教的發展,佛教詩偈也扮演了其中重要的角色。星雲大師在《星雲說偈‧序》說: 「隨著佛法的普遍,禪的精神廣為人們所喜愛。行者在禪師的一棒一喝、一句一偈下,或茅塞頓開,或心開意解,一件件複雜的事情或心境,就這樣迎刃而解。禪,有如山谷清泉,不經意地流向人心深處,洗淨糾結不清的意識分別,化解束縛頑劣的迷情妄執,帶給生命一股清涼自在。因此,禪門的公案、語錄和詩偈能傳遍世界各地,不但滋潤了人類久被禁錮的心靈,也開展出無限寬廣的文化內涵。」 始終「以文字弘揚佛法」為使命的星雲大師,更是從二○一二年四月三日開始,精選出千餘首佛教詩偈,並給予深入淺出的闡述,在《人間福報》的「星雲說偈」專欄,至今不斷地與讀者們互動交流。 佛教詩偈是佛教經典中的唱頌詞、短句,大多是詩的形式,通常以四句為一偈。針對這些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卻是一首首富含深義的偈語: 三字詩偈:星雲大師:「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四字詩偈:北齊的僧璨大師〈信心銘〉:「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五字詩偈:《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六字詩偈:禪宗柴陵郁禪師悟道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七字詩偈: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八字詩偈: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勇氣須從一念中求,仁慈須從行儀裡找。」 佛教的詩偈雖然與中國詩詞很相似,但並不像中國詩詞強調平仄押韻,主要功能是讓大家便於記憶。佛教詩偈充分表達出當代弘法方式,以期達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目標。 前一篇文章 人間佛緣 百年仰望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我願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4【詩】追光者2025.09.0805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6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7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10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佛法 其實很懂你的心【人間行者心】人群邊緣的風景—— 從掌聲到成全【晨齋語錄】給人因緣【人間行者心】佛陀終究還是願意見我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發善心積功德 作者其他文章水陸法會佛法僧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