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詩偈

文/慧傳 |2014.08.03
3321觀看次
字級
圖/人間社
慧傳法師 圖/人間社
圖/人間社

文/慧傳

星雲大師在〈佛教與文學〉寫到:「文學是人類傳達感情、心靈與智識的方式之一。不論是訴諸文字的散文或小說,抑或是透過有影像聲響的戲劇作品,都是人類傳達憂悲喜樂的方法。具有創造性的文學作品,有時更能超越時空的藩籬,展現無拘無束的心靈思想,達到報導、娛樂、教育的效果。」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當時並沒有文字著作,所有教理都是透過口傳方式傳承。而佛弟子為了確立教法,結集佛教經典,並分為十二種文學形式:1.長行2.重頌3.記別4.諷頌5.自說6.因緣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廣11.未曾有12.論議。其中的「重頌」、「諷頌」早已開啟「詩偈」章法。

追溯中國佛教文學的起源,中國最早對於偈頌的研究,要從佛教經典傳入中國時期開始。隨著佛教逐漸融入中國文化,佛教詩偈的形式、內容、功能都不斷發生變化。當詩偈逐漸被當代佛教接受後,各種詩偈作品迭出不窮。

南北朝時期,由於「般若學」的廣泛傳揚,文人學士多與高僧交往,受其影響頗為深厚。「般若空」、「禪宗」及「淨土宗」的思想,更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與意境,中國詩歌也因佛學而展現新局面、更顯多采多姿。

在人間佛教的發展,佛教詩偈也扮演了其中重要的角色。星雲大師在《星雲說偈‧序》說:

「隨著佛法的普遍,禪的精神廣為人們所喜愛。行者在禪師的一棒一喝、一句一偈下,或茅塞頓開,或心開意解,一件件複雜的事情或心境,就這樣迎刃而解。禪,有如山谷清泉,不經意地流向人心深處,洗淨糾結不清的意識分別,化解束縛頑劣的迷情妄執,帶給生命一股清涼自在。因此,禪門的公案、語錄和詩偈能傳遍世界各地,不但滋潤了人類久被禁錮的心靈,也開展出無限寬廣的文化內涵。」

始終「以文字弘揚佛法」為使命的星雲大師,更是從二○一二年四月三日開始,精選出千餘首佛教詩偈,並給予深入淺出的闡述,在《人間福報》的「星雲說偈」專欄,至今不斷地與讀者們互動交流。

佛教詩偈是佛教經典中的唱頌詞、短句,大多是詩的形式,通常以四句為一偈。針對這些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卻是一首首富含深義的偈語:

三字詩偈:星雲大師:「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四字詩偈:北齊的僧璨大師〈信心銘〉:「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五字詩偈:《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六字詩偈:禪宗柴陵郁禪師悟道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七字詩偈: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八字詩偈: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勇氣須從一念中求,仁慈須從行儀裡找。」

佛教的詩偈雖然與中國詩詞很相似,但並不像中國詩詞強調平仄押韻,主要功能是讓大家便於記憶。佛教詩偈充分表達出當代弘法方式,以期達到「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