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童子告別賢勝優婆夷後,接著來到南方沃田大城,拜謁堅固解脫長者。
據經疏所注,聖者所居之南方「沃田」大城,有「智德潤人」之意;而「堅固解脫」長者之「堅固」與「解脫」,分別有「利生無懈」和「無相智莊嚴諸念」等意,總的來說,「堅固解脫」具有無著、清淨、不壞等意。

因此,當善財童子來到沃田城,堅固解脫長者隨即為善財童子示現了「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法門」,此法門於境離所知,於心離念無煩惱,而且二障永盡,因此得以清淨莊嚴法身。
由於堅固解脫聖者於法已斷二障,無愛見、無所求,故能於十方佛所,勤求正法無有休息。為此,《文殊指南圖讚》有偈言:
精進人希懈怠多,師勤法道恰相和;
十方佛所無休息,百劫身心有切蹉。
萬仞峰頭雲去後,千尋松頂鶴來過;
自憐處世間清淨,花落閑庭長綠莎。
〈慈容四十七現〉偈語和版畫皆與善財童子訪堅固解脫長者無關,此處偈語作者不詳,內容亦未被收入在任何相關典籍中,原偈語為:
苦海風浪欲拍天,兀坐山巖冷眼觀;
山鬼不知神力廣,思逞伎倆憾天山。
而〈慈容四十七現〉版畫與偈語中「風浪」、「山巖」、「山鬼」等內容有緊密的相關性,版畫以連環的敘事的構圖方式加以呈現。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版畫中的第一層畫面是以觀音和岩石的主體,菩薩為陽刻斜坐巖洞上,與黑色的陰刻岩石形成對比,呈現出偈語中的「兀坐山巖冷眼觀」的意境。
版畫中的第二層畫面是巖洞下方的海濤巨浪,以及巖洞邊面目猙獰的山鬼,具體以「苦海風浪欲拍天」和「山鬼不知神力廣」為表現。
版畫中的第三層畫面則是左側下方的童子立於大海的波濤中,虔誠禮拜觀音,無懼巖洞邊恐怖的山鬼。
我想,你我都曾經是立於大海波濤中的童子,無懼於生死苦海,然而人世間的沉淪往往遠比巖洞邊的山鬼恐怖,不是向下沉淪就是上超越。
我想,你我都曾經都是天上的一顆星,皎潔明亮,只是因為沉淪而忘卻了曾經的光華。
我想,無量劫來,菩薩垂憐有情,成就大悲法門,祂說願為無明之法燈,祂說願為生死苦海之寶筏。
天上人間,梵音響起,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