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體溫 維持健康
體溫的調節能力是維持身體健康最根本的關卡。日籍醫師石原結實,在《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書中,提及「癌細胞怕熱」的觀念,他認為,一旦身體冰冷,血液循環會變差,體內細胞的代謝也會變差,體溫每下降一度,代謝就會減少約十二%,免疫力也會降低三十%。他指出,現代人普遍體溫低,因人體體溫降至三十五度時,正是癌細胞最活躍繁殖的時候。
石原醫師表示,運動乃是有效提高體溫最好的方法。因肌肉約占全身體重的四十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所以只要運動,肌肉所產生的熱量就會愈大,帶動體溫上升,促進新陳代謝,讓體內的廢物和血液中多餘的養分,化成汗水及尿液排出,在體內進行大掃除。
肚子部位的運動
著有《腹活能》、《痠痛解碼》二書的養生專家謝安,也認同石原醫師的論述,但他指出,運動一定要動對地方,才能產生「動能」,帶動氣血循環。而肚子部位的運動,更是全身動能的樞紐地帶。
研究顯示,人類腹部內的腸道,產生人體七十至八十五%的免疫細胞。肚子在結構與神經化學層面上,相當於直接連接大腦、和大腦相輔相成的「副腦」。
肚子以神經介質、神經調節器及與大腦相同的分子,來組成一個複雜聯網。一些腹式肥胖的人常合併新陳代謝症候群,所以腹部和人體的免疫、神經及循環系統息息相關。
謝安從小體弱多病,受過多次外傷,內臟及骨頭潛藏多種病根。他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系畢業後,擔任攝影師,長年拍攝「雲門舞集」和「果陀劇場」等藝術活動,也曾在聯廣、台廣公司任職多年。背重加上操勞,二○○四年,他因冰涷肩,右肩開刀四次,左肩開刀兩次,術後仍然未癒,他因而引發憂鬱症,一度對人生絕望。
但也因為深刻地病過、痛過,又經歷開刀難以解決的肩傷痼疾,「三折肱而成良醫」的謝安,決定靠自己的力量治療自己。他參研百家,歷經摸索和自我鍛鍊,研發出「腹活能」與「無骨式健走」之強身養生功法。光靠著這兩個功法,他不再吃藥打針,找回自己的健康,也常幫人解決酸痛和運動傷害的困擾。
無骨式健走法
「無骨式健走」強調輕鬆沒有負擔。所謂「無骨」,就是全身放鬆有如沒有骨頭,身體下蹲且略微向前傾,不同於一般健走由腳步帶動,而是由腰部帶出腳步,身體自然甩動,謝安強調:「身體是放鬆的,只有腹部用力。」
謝安說,他常看到民眾雙手握拳地快走、快跑,肌肉骨骼全處在高壓狀態,如此用力走路,反而增加廢物堆積,讓肌肉疲勞、筋骨酸痛。若能採「無骨」狀態的鬆肌,減低心肺壓力及負荷,讓氣血循環,每天約十五分鐘,如此運動後較不累,也能減輕膝蓋磨損。
謝安提示其「走法」要領:
一、首先全身放鬆,有如「無骨」狀態站立著。
二、身體臀部下降五公分,並以肚臍為中心、上半身向前略傾斜,自然跨出步伐。
三、採鼻進、鼻出方式吐納,在跨步的同時,先把腹腔內的空氣吐光後再吸氣,吸氣時腹部凸出。
四、全身壓力只在腹腔(丹田)出現,其餘調到零壓力狀態,只隨著不可抗之身體搖擺力量而往前跨出(非自主性的抬腿行走)。
謝安解釋,身體放鬆,全身氣血才能流通,也透過吐納排出廢氣。他也建議,趁著四十歲左右身體肌耐力和學習效率還足夠時開始鍛鍊,否則等到六十五歲退休後再想動身體,受傷的機率就會提高。
腹腔整體吐納功法
謝安提倡的「腹活能」,是相較於一般「肺活量」所發展出的運動法,憑藉的是,利用胸腔與腹腔間壓力的差異,關鍵肌肉群的巧妙使用,採取腹式呼吸。
他所強調腹部吐納的理論是:「重要內臟都在橫膈膜之下的腹腔內,而肚皮又是可以自我運動的部分,上天造物,一定有其道理。」腹式呼吸可刺激腹部上的九條經脈,健走則可加速下肢六條經脈流通。
謝安研發的功法,重點是以腹腔整體吐納為主、某些動作為輔的養生之道,甚至可以達到自我病痛療癒的功效。講究的是藉由腹腔整體吐納過程,透過強而順暢的血液循環,把氧氣及養分送抵身體各個器官,然後將廢棄物及二氧化碳帶走;同時運用腹腔整體吐納有效控制肌肉,形成隨時可自我調控的「放鬆機制」,進而活化各肌肉系統內部血管。
強化「腹活能」是一種防老抗病新觀念、新方法,以即時修復取代延緩老化,一個不受時間、場地、服裝等限制的「運動」,能讓氣血循環效能隨時維持在最佳狀態,各個器官也會因而活絡年輕,達
到生命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