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還是笨? 恐有更多無奈 人生是自己的 須找出阻力小之路 為個人選擇貝責 旁人無從置喙
監察院長王建本月初在一項講座提到,大學生打工「笨死了」,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日前在校園座談會則提到,學生打工「聰明死了」。

王建、戴勝益都是大人物,卻對學生打工看法南轅北轍,究竟學生打工是「聰明死了」,還是「笨死了」?我想,兩人說的都有道理,各有側重。
說學生打工笨,是因為打工打到死當、退學、留級,荒廢學業畢不了業,專業沒學好,出社會後不能靠所學賺更多錢,得不償失。
說學生打工聰明,是因為懂得利用打工累積工作所需的正確態度、經驗、技能、人脈,出社會找工作比別人有機會勝出,甚至從打工中看出自己未來的興趣,未來到職場可減少繞路。
如果問學生的意見,我想,「笨死了」與「聰明死了」一定都有人贊同,不過,更多的可能是「無奈死了」,很多學生未必想打工,只是迫於經濟壓力,只好去打工,不打工就沒有學費、生活費,就沒辦法念書、拿學位,到職場就沒競爭力。
如果環境許可,誰不想好好念書、玩社團、交女朋友,行有餘力再打自己有興趣的工,累積工作經驗,無奈的是,台灣的經濟成長只富了有錢人、窮人翻不了身,形成所得停滯及M型化社會,有愈來愈多中低收入戶的孩子,只能考進學費較高的私校,但台灣又沒有完整的全額獎學金制度,想念書除了向政府借錢(學貸),只好打工。
如果問經濟學家凱因斯學生打工問題,他可能會說人必須懂得找出一條「阻力最小之路」,而這條路究竟是忍受貧窮專心讀書,或多打工累積工作經驗和尋找職涯興趣,還是有其他選擇,都操之在學生自己,旁人的建議都只是個人想法,以他們的身分,觀察某種族群所得出的化約式評價,但真實的情況複雜,而且得根據每個人的狀況選擇,不要因大人物肯定、反駁了自己的選擇開心或難過。
人生是自己要過的,千萬別浪費生命在完成別人的評價上(當院長的當然希望學生好好念書,當大老闆的當然希望多些學生打工,聘用排班工讀生,人事成本低很多)。
人生的選擇,最好是自己仔細思考後作決定,只要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沒人能對你的選擇作自以為是的建議。
王琮(台北市/社會工作者)